您有待付款订单,请尽快完成支付

    历史搜索

首页 私人银行 从海外所得个税申报看高净值人士财富布局新考量
播放

从海外所得个税申报看高净值人士财富布局新考量

价格: ¥225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海外所得
  • 个税申报
  • 高净值个人
  • 税务机关
  • 纳税
  • 滞纳金
  • 信息交换
  • 纳税数据
  • 应税所得
  • 免税
  • 税务申报
  • 公开曝光
  • 纳税义务人
  • 税法
  • 征税依据
  • 居民身份
全文摘要
本课深度探讨高净值个人海外保单收益、跨境投资及财产转让等海外所得的税务问题,强调资金合规性与税务规划重要性,介绍CRS交换机制下税务申报要求,分析应税与免税所得区别,提供合理规划税务居民身份、申报策略及规避风险方法,确保合法合规,避免税务风险。
章节速览
  • 00:05
    海外所得申报之热点缘起
    详述了海外所得申报的税收依据,包括个人所得税法等三项法规,并展示了早些时间各地税务机关依法对取得境外所得未申报的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强调了税务环境变化及征税政策的重要性。
  • 07:34
    高净值个人海外所得税务核查:时间线与滞纳金影响
    税务机关将针对高净值个人的海外所得进行核查,重点在于2024年度的税款,以及可能追溯至2022年和2023年的税款,不按时申报或申报不全将面临滞纳金和依法处理。此次行动强调全面申报的重要性,任何企图部分申报或隐瞒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整改不彻底,受到严格审查。
  • 10:37
    税务机关五步工作法详解与高净值人群纳税策略
    自2025年起,税务机关将实施五步工作法,涵盖提醒敦促整改、约谈警示、立案稽查及公开曝光,特别强调对高净值个人的纳税要求。信息交换而非纳税数据交换,使得税务机关对个人海外资产有清晰了解,但对具体应纳税额仍需计算。高净值个人应避免侥幸心理,合理规划以合法缩小税额,同时满足居民身份、境外所得及应税所得三个条件。
  • 16:46
    应税所得与免税政策下的申报义务
    对话深入解析了税法中应税所得的概念,区分了应纳税、免税及不需申报的所得类型。重点阐述了免税所得虽享受政策优惠但仍需申报的规定,以及不需申报的所得条件,通过实例如股票交易、讲课费等,强调了申报与实际缴税的差异,最后讨论了不确定是否需缴税所得的申报原则。
  • 21:09
    海外所得税务申报与征税依据解析
    对话深入解析了海外所得的税务申报流程,包括申报时间、征税依据及具体要求,强调了个人境外所得需单独计算应纳税额的原则,同时介绍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及其在税务抵扣中的应用。
  • 29:40
    居民身份定义与海外所得申报:税务居民身份的复杂性与实务操作
    讨论了居民身份定义的复杂性,强调了决定税务居民身份的关键要素,指出90%以上客户存在误区,认为换护照即可改变居民身份。强调了海外所得申报的重要性,指出不同语境下习惯性居住概念的差异,以及税法严禁推断的原则。最后,明确了中国大陆税务居民海外所得的交税方式,指出个人所得与收入、银行流水、资产增值的区别。
  • 35:10
    信息交换与海外所得申报关系探讨:高净值个人财富规划策略
    讨论了银行流水与资产增值的关系,指出即使有银行流水也不一定代表有资产增值或所得。分析了CRS信息交换与海外所得申报的关系,强调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国内税法中的关联交易申报、互联网企业涉税信息申报相类比,提出了高净值个人财富规划应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的身份规划和深层次的应税资产到免税资产的规划。
  • 42:49
    个人所得税法中偶然所得的界定与税法原则
    讨论了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中列举的应税所得类别,特别强调了偶然所得的定义与列举必要性,以及税法中关于违约金是否征税的具体规定,强调税法遵循依法征税原则,不应以个人感受或直觉判断征税与否。
  • 48:11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下的所得界定与征税原则
    讨论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利息、股息、红利及财产转让所得的界定,强调了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在确定应纳税项目中的权威性。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税法规定,合理纳税,避免越权行为。同时,提及了中国税法与国际税法理念的差异,以及在实际征税过程中需协调各方利益的重要性。
  • 54:50
    税务规划与高净值人士海外财富管理的风险解析
    讨论了老板从公司借钱的税务处理,强调了税务局在立法方面的权力与优势。分析了高净值个人在海外财富搭建、利润分配及资金流转中面临的税务风险,指出信息暴露与资金合规性是核心担忧。提出了针对这些风险的防御策略,包括对CFC风险的局部防御和对资金流转的合规性审查,旨在帮助理财师理解并应对客户在税务规划中的关键挑战。
  • 59:29
    海外所得申报实战:解析三个关键问题与客户案例
    通过真实案例,解析了海外所得申报中的三个关键问题:申报主体、应税所得及其申报金额、申报时间。案例涉及王先生收到关于海外所得申报的通知,包括香港公司发放的工资、股票交易、理财及利息所得等,展示了如何处理此类税务问题。
  • 62:31
    海外投资与税务居民身份解析:理财收益与纳税义务探讨
    讨论了在海外进行股票交易、银行理财及存款所产生的收益与税务居民身份的关系,解析了中国大陆税务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包括住所与居住时间的考量,以及如何通过抗辩策略调整税务身份,确保海外所得合理避税。
  • 69:32
    钟摆规则与税务居民身份判定:住所、户籍与经济利益的考量
    讨论了判定税务居民身份的钟摆规则,强调了住所、户籍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性。阐述了在中国大陆,税务机关如何通过户籍、家庭社会关系和经济利益来判断个人是否拥有住所,以及这如何影响税务居民身份。同时提及中国香港的税务居民判定规则,主要依据在港停留时间。
  • 73:21
    双重税务居民身份规划与中国香港税务居民身份解析
    讨论了构成双重税务居民身份的个人如何规划以选择有利的税务居民身份,重点分析了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之间的税务居民身份判断标准,包括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和习惯性居住等,强调了时间因素在判断习惯性居住中的作用,以及无住所居民针对海外所得的免税政策。
  • 80:48
    无住所税务居民炒股与海外所得税务处理解析
    讨论了无住所税务居民炒股是否需交税,以及海外所得的税务处理,包括183天规则、六年免税条件、双边税收协定下的征税原则,强调了境外所得在满足条件下的免税政策。
  • 85:09
    境外所得申报与滞纳金风险分析及纳税义务判断
    讨论了境外所得申报的必要性及滞纳金风险,强调根据应税行为判断纳税义务,避免因延迟申报产生滞纳金。建议根据系统时间调整申报年度以合法减免滞纳金,明确申报与纳税义务的区别。
  • 90:51
    海外收入与信托收益申报规则解析
    讨论了炒股收益、海外保单分红、信托收益等不同类型的收入在税务上的处理方式,明确了应税所得、免税所得与不征税所得的概念,强调信托收益未分配前无需申报,而海外保单分红需视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申报。
  • 96:13
    信托收益与保单分红的税务申报及合规性探讨
    讨论了信托收益未产生时不主动透露未来收益的策略,强调保单分红税务申报的不确定性与需证据支持的交税要求,揭示了个案中的税务风险与合规资金汇出的重要性,总结了当前税务环境下保单分配申报的模糊性。
  • 103:02
    滞纳金与查账征收:税务合规与不当得利返还案例解析
    讨论了滞纳金的计算与合理性,通过案例分析个人独资企业从核定征收转为查账征收时的税务处理。强调在未被告知需查账征收前,不应追缴滞纳金,同时指出不当得利的返还原则,通过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达成和解,体现了税务合规与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 110:24
    税务规划与保单税负风险及港美股交易税务处理
    讨论了未来保单可能面临的税负风险及应对策略,强调了税法规定的重要性与滞纳金的计算起点。同时,针对港美股交易的税务处理,提出了按次区分交易及分别计算纳税年度的要求,指出港股亏损无法用于弥补美股盈利的局限性,避免了税务规划中的常见误区。
  • 113:18
    股票交易税务处理:按次申报与年度盈亏申报的实践解析
    讨论了个人所得税法关于股票交易按次申报的规定,以及实际操作中按年度盈亏申报的灵活性。强调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合作,通过提供法律依据实现税负优化,避免了税务风险。指出账面盈亏与实际交易所得的区别,提倡亏损申报零,不补亏,展现了税务处理的实操层面。
  • 120:21
    股票转让所得申报与免税政策解析
    讨论了个人转让股票所得的税务处理,明确申报不等于征税,指出94年起A股转让所得暂免个税,需按年盈亏相抵后申报,而港股交易需另申报并可能征税,强调了税务申报与实际缴税的区别及政策依据。
  • 124:21
    股票交易与分红税务政策详解:A股与港股通的差异
    讨论了A股和港股通股票交易及分红的税务处理,包括A股分红免税条件、港股通分红代扣20%个税、资本利得免税政策,以及实际操作建议,强调亲身体验对专业服务的重要性。
  • 131:45
    境外所得申报规则解析:中美港纳税年度差异及避免双重征税策略
    讨论了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3号关于境外所得申报的规定,强调了中美港纳税年度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提供完税凭证避免双重征税。指出美股与港股在申报周期上的区别,以及分开申报的好处,如利用已缴税额抵免国内税款。同时,提醒纳税人需主动提供相关凭证,否则可能无法享受抵免政策。
  • 137:08
    股票交易杠杆成本抵扣规则与税务规划反思
    讨论了股票交易中杠杆成本是否可作为费用抵扣的问题,指出理论与实践中的差异,强调真实交易记录的重要性。建议合理规划,避免偷税漏税,同时指出个人所得税法对亏损抵扣的限制,引发对税务规划策略的反思。
  • 145:39
    跨境财富规划与税务合规:身份、税法与商业逻辑的深度解析
    讨论了跨境财富规划中的身份规划误区,强调商业逻辑先于税收考量的重要性,解析了税法理解的常见错误,包括法定征税前提与地方征税权的界限,通过案例分析CRS交换的税务影响,以及保单分配的税务处理,旨在提升高净值个人对跨境财富管理的理解与合规操作。
  • 153:01
    海外保单与税务居民身份:规避信息交换的误区与风险
    讨论了海外保单在税务居民身份下的信息交换规则,特别是通过BVI公司持有保单试图规避信息交换的无效性。强调了被动非金融实体(Passive NFE)在信息交换中的穿透规则,指出中国税务居民通过空壳公司持有保单无法避免CRS信息交换的风险。
  • 156:24
    保单收益分配与税务责任:国内与海外保险对比
    讨论了保单收益分配的性质,指出分红与债权债务关系的区别,以及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分配的透明度问题。强调了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保险公司在保底收益和税务扣缴义务上的差异,提醒保险从业者和客户注意税务合规性,避免未扣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 160:37
    海外信托申报与税务影响详解:实体账户持有人、受益人及控制人信息交换
    对话详细探讨了海外信托在CRS框架下的申报要求,强调即使信托被视为实体账户持有人,委托人、受益人及其他控制个人的信息仍需申报。进一步讨论了信托收益的税务问题,指出税务缴纳应基于所得类型而非个人身份,批评了将委托人与受益人为同一人视为视同分红的错误观点。
  • 164:22
    高净值客户税务合规与风险整改策略探讨
    对话围绕高净值客户税务处理展开,讨论了信托收益、海外所得等税务问题,提出通过自查补税方式实现税务合规,同时防范企业未来风险,强调实操与理论差异,展现了税务合规的复杂性与灵活性。
  • 166:58
    海外身份规划与合规风险探讨:BVI公司与多国护照策略
    讨论了通过BVI公司与购买岛国护照等方法进行海外身份规划的策略,指出了此类规划在合规性上的潜在瑕疵与风险。强调了税务机关对税务居民身份的严格审核,以及实际操作与法律风险,建议个人在实施此类规划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 170:33
    海外资金流动与税务规划策略探讨
    讨论了资金通过公司架构流动的多种方式,包括从BVI公司直接取款或借款,以及通过购买保单、设立信托等方式进行资金转移。特别强调了非股东身份的资金提取和利用海外架构规避税务风险的策略,涉及BVI公司转让等操作,旨在实现税务节省和信息防范。
  • 174:01
    税务筹划与合规纳税:海外布局与国内资金安排策略
    对话详细阐述了税务筹划的关键点,包括完税资金购买保单与信托的重要性、财产权信托中的股权转让个税风险、保收益分配的税务状态,以及信托运营中的增值税规定。强调了身份规划、业务资金布局的策略,提倡合规纳税,避免未来不确定性对当前生活的影响,同时提醒不要过度担忧潜在的税务问题,应理性规划,确保合法合规。
思维导图
原文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就一个最近这一段时间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个话题就是关于海外所得的个税申报,以及就此产生的高净值人士的财富布局的一些新考量。
这样一个课题,在最近的两个月时间,我想是引发了非常多的高净值个人的关注。原因无他,税务机关主要是那些高薪是个人的主管。税务机关通过短信和电话的方式通知这些个人要申报海外的所得,进而要对他们海外的所得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面,我们很多的高净值个人就产生了一些疑问,甚至是恐慌。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面。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的。就是在目前从今年开始的个人所得税海外所得的这个敦促申报的大背景下面,咱们以往的一些关于个人财富的一些考虑,尤其是关于个人财富的布局规划方面的一些考量,是不是要推倒重来,是不是有一些新的突破、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我想这就是要和大家展开一个充分的解读和交流的这样一个契机和前提。
我们的和大家的这个讲座分成了几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就是要和大家来介绍一下海外所得申报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来的。从大的税务环境来讲,我想类似于金税四期CRS。应该说大家已经有所耳闻了,甚至类似金税四期这样的课程也听了不少。但是就海外所得报税这几件事情来说。
现在是第一次。它产生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税收的税源的一个紧缺。我们缺乏一个税源。尤其是在这两年,虽然咱们的经济,尤其是民营的经济在逐步的复苏。但是由于之前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企业它的纳税能力,很多个人的纳税能力是在下降。你比如说很多的高薪的个人,他可能现在的工资薪金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如以前。所以说其实就在2025年的3月24号左右,25、26这样的样子。
我们国家有四个地方同时发布了一个可以说是文件内容或者是公告内容一模一样的一个新闻。大家可以看到湖北的税务部门,浙江的税务部门,我把这两段同时放在这个讲义当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两者的内容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再比如咱们后面所提到的上海和山东。可以说税务机关在3月25、26两天,其实就为接下来的,也就是咱们五月底,确切说是五月底六月份进行的。
高净值个人的海外所得的敦促纳税,敦促申报这样一个行为埋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文件,或者是具体的新闻的内容。那里面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比如他说提醒广大纳税人根据什么什么的规定。
这个什么什么里面讲到了三个文件,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个是公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条例,第三个就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然后后面是规定说你境外所得应该怎么样怎么交税。所以第一个我们掌握的点是什么?这一轮的海外所得申报,它的征税依据是什么,税务机关其实告诉你了,就这三个依据。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政策的公告,就这三个文件。
那第二个关键之处是什么?关键之处是他提到了时间要在次年的3月1号到6月30号。也就是说他暗示什么呢?他就暗示了接下来税务机关所短信也好,电话也好,通知的这些高净值的个人,其实是追他的什么时候的税,追的是他们2024年度的税款。当然了,一句题外话,可能有些高净值的个人,他被追了不止2024年,可能有2023、2022。
简而言之,大家可以想象到的,如果说追你三年的话,那必然就产生滞纳金。这个也是我们很多的高级是个人这一次遇到的。有些高级的个人说,我已经申报纳税,怎么还多收我钱呢?这不是多收你钱,这就是滞纳金。然后就提到了对于不进行纳税申报,或者说通知你申报,要你申报,你依然不申报,或者是申报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是最后那半句话,有那么一些细思极恐的感觉。我们这一次很多的刚进去的合作人收到消息以后,有一部分还拿着原来的思路。好像有那么一些鸵鸟的心态,有那么一些想抱一点侥幸的心理,甚至柴律师的一些顾问的客户,一些咨询的一些高净值的个人客户,他就会来问说,柴律师我把附图上的这个账户上的炒股报一报。我另外还有一个开了一个,比如说开了一个华盛通,比如说我开了一个老虎,这个里面我不太想报了,可不可以?
那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啊,我们不用来最新的这个文件或者最新的所谓的一些消息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拿三月份几个税务机关官方发布的新闻来看,整改不彻底说的不就是你报一部分,对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大的基调下,就是要查咱们高净值个人的海外所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给大家总结了几个重点。重点其实也是要告诉广大老板,我不知道今天咱们进直播的里面有多少是老板,有多少是高净值个人。如果说你是服务高净值个人的,我认为你也值得去把握一下,也值得也非常必要的去把握一下。
第一个就是从2025年开始,税务机关所抓的一个叫五步工作法。这个五步工作法写的非常明确,一是提醒敦促整改、约谈警示、立案稽查和公开曝光。五步工作法不仅仅是针对纳税人,针对征税的权力部门、权力机关,也就税务局。同时五步工作法他也是提醒广大纳税人,如果有没有申报的纳税一定要去申报,没有缴纳的税款一定要去缴纳。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在案件查完以后,他最后一步是有一个公开的曝光。这个我想对很多的高净值个人几乎是无法接受。我们相当多的高净值个人,可能罚一点钱也就算了,交一点税也就算了。公开曝光可能他的人设就会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最近发生很多事情,应该说大家应该深有体会。
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征税的依据是什么?这一次的信息交换,我们在后面会跟大家讲到,它是一个信息交换,它不是一个纳税数据的交换,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什么叫信息的交换?张老板海外有钱,张老板在海外炒股,张老板在海外银行存了美金的美元存款利息,有定期有美元存款利息,这个叫信息交换。什么叫纳税数据的交换?张老板炒股赚了100万,李老板在银行的美元存款,去年5万美金的利息,这个叫纳税信息的交换。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次交换并不是纳税信息交换的是数据交换的是信息。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家一定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税务机关到底知不知道我要交多少税?我在今天的咱们的讲座当中,我非常确定的告诉大家,税务局不知道,我为什么能说这个话。我分别办理了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四个地方的四位高净值个人,他们的纳税的协助,他们的申报的一个协助,全套流程都是我来做的。当然还不包括一些零星的地方,一些咨询,不包含。从这四个高净值的个人,其中有两个还是应该说是非常知名的人士,数据是他们的纳税的这个数据。也就是说我们用专业的数据讲,这个应税的所得额是完全不知道。
但是对于这四个人的在海外的金融资产或者是财富的信息,税务机关非常清楚税务机关非常清楚,你不要有隐瞒,你有几个股票账户,你有没有买过保单,你有没有做过信托,非常清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帮助高净值个人,我们要帮助他们干嘛?我们要帮助他们把应该交的税把它算出来。这个应该就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我前面讲到的,你别想着这一次还是鸵鸟心态,侥幸心理不去申报。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的工作是尽可能帮他怎么把这个数字缩小。比如说柴律师这个矛盾,又要交税又要缩小,不矛盾。后面我会分享我的实操经历,实操的经历,亲自办理的这个件。
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小公式,那就是我要申报纳税的一个前提或者是条件,要满足以下三个要件。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个这个纳税人是一个居民个人,我想居民个人不用我详细解释,当然后面还我们还会展开一些细节。但是居民个人大家知道就是指中国大陆的数据,这里说明一下,在接下来讲解当中,我不会说中国,我会说中国大陆,因为会分享一些香港的内容,在税收上香港和中国大陆是完全不一样的量是境外有所得境外有所得,那反之就是境外没有所得,那自然是不交税。我想这里大家一定又有一些疑惑,说信息都交换回来,你怎么会今晚没所得?咱们后面解释,第三个最重要,第三个也是有可能产生争议。我强调一下,这个是我个人根据我们国家税法的相关的规定做了一个总结。这第三个条件,所得应税。一定会有争议,或许有人跟我讲的不一样,仅供参考,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什么叫所得应税?那就是在我们国家只有只有应纳税的所得才需要申报。拓展一下什么叫应纳税的所得。在税法上,在税收交不交税这件事情上,有三个细微的概念。
税法理论税法理论第一个叫做应纳税额,这个行为是个应税行为,应纳税。还就是赚一笔讲课费、劳务报酬,应纳税个税APP要不要申报?肯定要什么。
第二个叫免税。什么叫免税?免税是指这个行为本身是要纳税,但是我让你免税,我给了你优惠政策。举例上市公司A股股票的交易,我想这一次很多人讨论,当然讨论下来的结果是大家都有共同的认知,这是根据我们税法规定个人股票的交易,我们大A股免税。但是如果我问你我说我们普通老百姓,我们中国的大陆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纳税义务人买卖A股,取得A股的交易所得这个所得是不是一个应税所得?是的,他是应税所得。但是国家给了你政策,是不是给了你免税政策?
那这个要不要申报呢?这个要申报。我们早在2006年,当时的国家税务总局答我们纳税人提问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大致的意思是有一个纳税人问我,既然不交税,为什么我还要申报?申报是不是意味着让我交税我们总局当时总局的一个领导就非常权威,应该是总局是非常权威的。他解释出来就是这个东西我申报不代表你要纳税,只不过这是个应税行为。这第二个免税,免税都要申报。
第三,不交税,或者说不知道交不交税。这个行为从税法理论来讲是不用上报。举例直播完成以后,比如说我们线下的课程结束以后,柴律师给每一个来捧场的学员每个人发3000块钱。这个3000块钱要不要什么?下课以后拿了柴律师的3000块钱,你要不要什么?我想没有人,为什么为什么?因为你不是应税所得,对不对?
再比如说我在课堂中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除夕之夜,老公把他的年终奖上交自己的老婆老婆要不要去打开个税APP去申报一下,要不要?我每次线下讲的时候,大家都希望怎么可能呢?对不对?那我问你一下,你这个不申报算不算违反我们国家税法规定,没有为什么没有?现在知道了应税所得和应税但给免税待遇的这两类是要做申报的。但是这个所得都不知道要不要交税,甚至这个所得就是不交税,要不要申报呢?我的态度是不用申报。所以我们讲到后面有一些所得就非常有争议,后面给大家展开这个话题,我觉得非常有趣。
第三,了解了征税依据以后,第三个要知道的就是申报的具体要求。那具体要求当然是时间,3月1号到6月30号。前面给大家解释过,这一次2025年咱们的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去申报,那要求的就是什么?要求的就是。2024年度的个人的好手段。
这个是我们要抓三个关系。第一个是税务机关的工作方法,他走到哪一步你要很清楚。今天当你企业来了说王老板你怎么税没交,以示提醒。你在国外赚钱要交税的,不能不交的,敦促整改,还没有交。王总,你什么时候交,什么时候出差回来,什么时候找个律师,找柴律师帮你申报一下,约谈几次。还不行。
立案大家注意这个立案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立企业。以及立案完成以后,补税滞纳金交完以后公开曝光暗号。税务局稽查的案号,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北京朝阳市朝阳区税务局查了某家企业名字全部公开。
第二个征税依据的证据,这三个条件大家要很清楚。第三就是申报的具体要求,尤其是时间上的要求,这就是整个脉络。这个脉络是帮助你当你的客户拿到不是拿到收到税务机关相关通知以后,你应该怎么去处理,就是这个问题。
当然了,我们要看一下相关的这个规定第一个规定是什么呢?第一个规定就是下列所得是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这一页的讲义它的来源是什么?它的来源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这个文件。大家再来看一下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就这个文件,我直接把这个文件的内容把它copy过来,大家来看一下。他说,下列所得是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因任职、受雇、履约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的所得。第二,中国境外企业和组织支付且负担的稿酬所得。
第三,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外使用的所得。我念了三个,你有没有发现特点,它的特点就是在境外从事某个行为,在境外从事某个型。同样的类比,像第四节经营活动,第五点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第六点财产权不足给承租人在境外使用。当然第七第八我不念了,尤其是第七点,我们在后面讲到这个海外信托的时候,会给大家强调这个第七点的内容。但现在我想请大家重点看我给大家红色字体标注的这个内容。那这样一个规定,这一轮税务机关的有关海外所得的追税,敦促申报这样一个行为主要是哪些内容呢?其实主要是第五点,有一部分是小部分,但是大部分是第五点,也就是利息股息红利利息股息红利。
同时大家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现在有很多的纳税人,高净值个人,他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一个最典型的原因就是办理了一些海外的身份。那这个海外身份可能需要他在国外要所谓的叫任职受雇,那可能就触发一样。那在一的情况下,其实他还遗漏了一小部分。比如说有一个中国籍的自然人拿到香港临时身份证以后,这个时候他还是个中国大陆的税务居民,他可能在一家香港公司收入,拿香港公司给他发的什么工资信息,在当地交信用赋税,这种情况下可能也会引发对他海外所得一个纳税与否或者申报与否的一个讨论。而这一次的主要的信息交换的一个场景,其实最主要就是股息红利。以及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买卖股票所产生的财产转让的收益,财产转让收入。
当然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境外所得的这个公告里面的第二条里面就提到了一些计算的方法。这里尤其提醒大家,我用口红色的字体给大家标注出来的居民个人来源于境外的什么什么的所得,不与境内所得合并,应当分别单独计算应纳税额。这句话有它的背景和原因,当然从我们常规的理解来看,境内和境外一定是分开算,这是没有毛病。
这里我想给大家拓展的一个理论的基础就是为什么要分开算?原因就在于有些所得可能他在海外已经交过税。比如我们后面我们会给大家提到的,如果你买的是港股,比如说是H股的股票。那你买H股的股票的话,其实H股的股票你拿到股息红利分配的话,是有10%的扣税。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其实你到国内来交税就不是交20%。大家知道利息、股息、红利是我们个人所得税法,它的一个税率是20%。
但是如果说你买的是H股的股票,你在香港H股股票对你分红的时候已经扣减了10%的税款。那这个时候你回来交税就交10%,所以才不能打统账。你打了统账之后,我怎么知道你哪一部分是H股,哪一部分是国内的A股,是不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个红色字体给大家带来两个启发。第一个启发就是单独算。第二个就是你要考虑在国外交的税。如果交完了税,那国外交的税跑到国内来,你是可以抵扣的,这是大家要注意。
当然刚才我所讲的这个两点里面的第二点,国外郊外是拿到国内最低后,其实严格意义来讲,我说的不够准确。这个前提其实是什么?其实是中国和另外的这个交易对价,或者说对方的协定国、协定地区,双方是真的是签署了这个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但如果没有的话,那当然就不能抵。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这一次交换回来的这些老板,基本上都是能自己扣。如果你海外如果交税,当然如果说你海外是个税收洼地,那各位就没有交税,就不能抵扣了,这个要清楚。
三个关键抓完以后,我们再帮助我们纳税人高进这个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提三个问题。哪三个问题呢?第一个就是居民个人的定义,居民个人的地。居民个人的定义的话,我想大家一定会拿出来讨论的。就是一大堆的海外的身份证明,护照、绿卡、永居、身份证,甚至是临时身份证。比如说像香港,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
根据柴律师咨询服务客户的实操经验,我们可以说90%以上的客户有这样一个误区。他觉得换一本护照就可以变居民身份,这个不要不承认。我在今天给大家做分享之前,我下午接了六个电话。这个六个电话会问我的问题都是同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买一本护照能不能不备CRS一个下午问了我六个问题,都是个问题。
那么就要思考,决定税务居民身份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去解决,咱们不要谈别的问题。不要去谈股票交易怎么交税,让你抵扣亏损,这些都不要谈,更不要去谈什么,你要配这个保单,你要设立一个信托,什么信托不要被穿透啊不要谈这个事情。是高楼的基石。
居民称。居民身份的理解,尤其是涉及这一次的海外所得的申报,这个居民身份的理解是非常复杂,错综复杂的规定。同一个概念,他在国际税法上,在中国税法上,在双边协定上,在加密规则上,它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你比如说我随便举一个习惯性居住,你告诉我什么意思?习惯性住所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你习惯性住所这五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面,它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怎么可能呢?不就这五个字吗?怎么可能不一样?它就是不一样的,后面我给大家详细展开。
第二个问题问自己,哪些海外所得要重视?我在一些线下课当中,有时候我举一些案例,不管下面是律师,还是家族办公室,或者是银行,或者是私人银行的一些小伙伴,还是各个公司的财务总监,还是我的律师同行,我问这些问题,有时候我会问这东西你觉得交不交税?有说交税的,有说不交税的。
那个时候我一定会问一个问题,我说你怎么判断这个东西交不交税?怎么判断交不交税?这个我们非常清楚,我们非要非常的明确,你不能左右摇摆。政治我们说你不能去推。税法是一个严禁进行推断的一个学科,不要去推啊不要去推,当然更不能用一些国外的东西去推,我在很多线下的交流会上,一些沙龙,一些原著里面我就提到我有时就提到我说这个行为美国教授管我中国什么事。这个行为香港交税管我大陆城市,大家能理解吗,大家能理解吗?
后面展开。第三个问题,确定了我是中国大陆税务居民,确定了我这个行为是要交税,我怎么交税?我这里写了一个关键词。其实我的讲义,大家可以看到文字多少。听完我的课以后,拿着这个讲义,你都可以自己出去做讲座,都写得上。个人有所得,不等于个人有收入,不等于个人有银行流水,不等于个人有资产增值。写的很清楚。
有所得不代表说不一样概念,有银行流水不代表有所得。还是举例,这些理由,这些案例都不用编,全是咨询案例。今天下午有一个香港的保险机构的一个小伙伴来问我,他说这个客户办投资移民办投资移民。需要资产证明个人名下没有资产。老人机公司机朋友公司借给他2000万港币。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CRS交换,这个咱们后面讨论。
第二个大家想一想,这个人拿了2000万的流水放到银行里面,活期,人家就做个资产证明,弄完以后钱就拿走了。你说他有没有流水?肯定有流水,有没有所得?没有所得是不是?也不等于个人有资产增值,什么意思?
这里提前讲掉了,客户开了个附图,存进去100万美金。买了一只港股,一只美股,假设投资一直拿着。24年1月还款金额,24年12月31号年底一付100万美金变成300万美金,有没有资产增值?有啊。大家会没有所得。要不是你税务局通知他要报税,他APP都忘了,手机塞在哪个角落,都自己都忘记。
这里一个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给大家提出来是什么?说CRS信息要和海外所得申报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什么?CRS的信息交换和海外所得税报什么关系?它是一个信息披露。说实话站在高净值个人来讲,注意注意我的前提。站在高净值个人来讲,这个叫信息披露。把信息披露给中国大陆税务局,那中国税务大陆的税务机关拿到这个信息以后,可以想办法对你就是信息披露,这有点像什么?
举两个例子帮大家举一反三一下。如果你熟悉我们的税法,熟悉我们国家税法的发展的历史,我们国家在2016年有一个文件,并且是在2009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现在拿出手机去搜一下。
2009年出了一个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第二号文件,什么文件?关于关联交易、反避税的合规指引。人称二号门二号门他什么规定?他的规定是让你企业报送你企业集团的关联交易。这是目的是什么?你管理下那些猫腻,你不申报,税务局根本不知道。你现在告诉税务局,这东西是关联教育,税务局就能查你看到顺序没?看我描述的顺序没,他让你交,你交交了以后他可以查。这是不是跟我们CRS一样信息,香港的、瑞士的、新加坡的、日本的、韩国的信息交换给大陆税务局,税务局可以查,是不是一样的道理?这是往前的例子。
我们举个往后的例子,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咱们今年10月1号以后,互联网企业平台企业要有涉税信息申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的15号公告和2025年的16号公告。有兴趣也可以看一看什么规定。本来互联网平台企业信息都不申报的,京东平台上面有很多商家,抖音平台上面很多商家,现在要求平台企业申报,就在今天我看到了抖音平台给商家发布的这个信息,申报的这个Q &A非常具体。这个公告的目的是什么?这公告目的是你把信息给我,然后我能有空间来查你,这个就是本质。
所以说大家看到未来高净值个人的财富规划。我认为是分两个阶段,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浅层次的,什么浅层次藏起来,什么藏起来?把人藏起来,什么叫把人藏起来?海外身份规划,那么多的移民公司在做的生意,卖护照,卖税号,争取不要交换。我们90%的好几个人就不停留在第一阶段,不要交换。
各位如果做金融行业,卖金融产品,你到不了你那个阶段,我告诉你。你跟客户聊了半天,他问来问去就这个问题,我买个护照行不行,我买个护照,我去开一个IBKR的账户可不可以?问来问去就这些问题。什么银行的产品,什么保单,什么信托存在的。我说的很直接。
在第一阶段停留在第一阶段是不够的,但是第一阶段很有必要,身份的规划很有必要。接下来是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什么?第二阶段我打比方就是第一道防线没有守下的情况下,我的终极防线这个是你学习的重点。
在趋利的年代下,尤其是现在股票市场很红火的情况下,我们大部分的稳定类的产品。其实受到一些压缩的,不能说没有市场。受到一些压缩。
我们要植入的一个概念是什么?植入的概念是你即使交换回来你也不怕,这是第二层次。前面买本护照,就是底层塔底一个宝塔塔顶塔尖塔顶是什么?是应税资产到免税资产的规划。这是我相信如果你来听这个讲座,这是一个重点。所以这三个问题我们充分的理解,我们才能帮到我们的高净值客户。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当然这三个问题我再强调一下,这三个问题大家要做成一个整体,它没有顺序,这三个是整体,当然居民个人是一个首要考虑的要素。但是拿到客户的这个需求以后,或者客户来咨询的时候,从早至终刚才我提的ABC这三个题也是同时贯穿在你的脑海里面,来帮客户进行分析。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就提到了哪些所得要交税?很明显5、6、7、8、9那就是要交税,不给大家念了。大家很熟悉财产转让当然包含股票,这里还有个偶然说的。我打个小伏笔,咱们国家这个偶然所得,这必须要定义。必须要定义的。
有人说柴律师为什么偶然所得要定义,其他所得好像没怎么定义,其他所得也有定义,但是其他所得他不用列举,能明白吗?其他所得他不用列举,我打个比方,公司薪金,还要不要说工资薪金是指你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工资薪金,你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工资薪金需不需要?不需要说到公司信息咱们都懂,对不对?但是偶然所得,他除了要定义以外,他一定要列举为什么?
那口袋太大。口袋太,我给你举个例子。你老公从来不给你钱,今天铁公鸡拔毛了,给了你钱,算不算偶然所得?有人说,算了,这个极其偶然。说出来贻笑大方。偶然所得是指偶然发生的所得吗?不是,最本质的原因是咱们个人所缺乏。原来的个人所缺乏有一个其他,现在把其他去掉了,只剩下我来说的。
我再突出强调一点,偶然所得必须有人列举,才能按照偶然所得,其他一律不允许。不要问为什么没有原因,这就是税法。偶然所得不等于偶然拿到的钱,这个要注意。
比如说我以前举过例子,我说个人收到违约金要不要交税?有人收到违约金,只有一种情况要交税,就是在股权转让当中。股权转让比方说我给我100万,三天内支付,结果过了一个礼拜都没支付,我收他5万块钱违约金。这个5万你要加到100万的股权转让所得里面,按照105万确认股权转让的收入。
哪里规定的?税法有规定,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6月7号公告有明确的规定,其他情况下,违约金就是不交税。内心很难接受,内心非常难接受,但他就是不接受。我在给我的做算法的那个助理,我在给他做培训的时候,我就跟他联系,这就是法律,这就是税法。
大家有时候看到过一些港台的或者是美国那种律政剧。很清楚,交就是交,不交就是不交,有规定。有时候心里觉得真的不合理,他怎么被放出来了呢?是想我们有没有小时候有没有这个经历,那怎么就无罪释放了呢?因为法律因为依法以实体规定,以程序性规定依法。
我们不能有什么不能有包青天的思维,税法上也一样的道理。他明明收到那么多钱,怎么可能不交税呢?很可爱,这样的说法很可爱。他明明海外这个老板赚了那么多钱,怎么会不交税呢?当然要交税,谁跟你说的?
交不交税看税法,我把大家税法列出来,或者所谓是一百第二条,1、2、3、4、5、6、7、8、9,属于这九类要交,不属于这九类就不交,和他拿不拿钱有什么关系?然后我花了大量的口舌在铺垫什么交税,什么不交税。我在后面要给大家吃定心丸,尤其是如果是做信托,做保单,给大家吃定心丸。
个人所得法实施条例也提到了利息、股息、红利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明文规定不要去推拥有债权、股权的,比如说这个等是什么?这个等就是等,没有别的含义。
财产转让指的是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合伙企业财产份额、不动产、机器设备特权、其他财产。这里有个其他注意一下,这里有一个兜底,对不对?你比如说我要收到我的咨询客户了,然后比特币虚拟币要不要交税?我的回答要交,为啥?其他财产。
比如说柴律师,你说的那么信誓旦旦,当然和柴律师坐的屁股坐的位置有关。作为一个专业的工作人士,你不能瞎讲,对不对?应该要交税,你让客户不交税,你这个就不是一个专业的人士,对不对?但是问题是人家如果不交税,你让人家交税,是不是对我也有影响,是是不是是不是这道理?我给大家的答案一定是最客观的,没有之一,一定是最客观的。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关键是不是下面三个小小云,云朵云朵是韩律师的杰作,关键词是最后一句话,说个人取得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项目的由谁确定,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来确定。这句话不是柴律师说的,人家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说的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时候一项所得不交税,就心里确实不大舒服,确实是要交税。像这种所得,谁有权利确定他的税目,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我想请问大家,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是何方神圣,国家税务总局。所以有些时候,我最近非常喜欢用可爱这个词,非常可爱。
柴律师,我问了事务所的一个合伙人,他说这个要交税,为什么合伙人美国回来的?他说美国这个理念就是要交税的。我们中国的税法什么时候让老美说了算了?第二个,我们有一些比较好学的还说这个好像有点像OECD经合组织范本里面的一句话,好像要交税。我们中国好像也不大会参考OECD经合组织来交税。这两个好像还不多,多的是第三个,我问了某某区的税务局管所得税的二把手,一把手,他说这个要交。我们这里不抬杠,好像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像省局还挨不上。
当然话又说回来,在咱们中国很多东西是协调的艺术。如果说大家沟通好了。配合咱们的税务机关。进行一些纳税的贡献,这个我是支持的,我也有时候会鼓励我的客户有一些纳税贡献,但是。你不能越权,是不是?我当时这个北京的客户就问了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区,我不能说哪个区。我就给他举个例子,他说柴律师我到底要不要报,报的话太多了,这个事情没人报的,我被变成了一个我们上海话叫起来叫寸头,普通话叫出头鸟,要不要去?
我就给他举了个例子,我说税务局你不交税,企业不交税,这个税务机关会发那个补税通知。我说你有没有看过补税通知,这些怎么长什么样的?他说长什么样的?我说补税公司长的样子就是你企业根据什么什么法规,这个东西你要交税限,你两周之内交税款多少钱,滞纳金多少钱,按时缴纳。那里面关键是根据什么什么法规,根据什么文件,第几条。我说他这个通知能不能这么写,根据北京市某某区税务局税务局一把手的说法,请你交税敢写吗?是不是这个逻辑?我们课程不是理论课程,课程就是个实操课程。
给大家总结了所得就是看税法,看什么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宪法的规定和个人的纳税行为,它是一个什么规定?它是一个先行为在税法后征税的规定,什么意思?所以你是有一个行为就咀嚼的这个行为应税,所以依旧立法虚无,个人又有这个行为了,交税。你少自作多情,没有立法你交什么税?
我经常给大家举例子,我说老板从公司借钱,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想今天听课的小伙伴一定很清楚,大家都是专业的进行一个纳税人都不还不用于生产经营,要视同分红。我之前给大家讲投资的课程时候给大家讲过,对不对?那我问你了,你说你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眼里,你说老板能不能从公司借钱?当然可以,对不对?
你说是老板先借钱还是税务局先规定?一定是税务局心,一定是老百姓是不是?说错了,说太快了,最后就发现你们这帮老板通过借钱在避税,然后我政策出来交税,是不是这个逻辑?现在我们讲到后面的一些所得就是没规定。如果你觉得很多的高净值个人用这个方法在避税,你立法不就得了,对不对?甚至税务机关还有个最大的优势,比别的所有的立法部门权力都大。
什么东西口径,你说上海市税务局能不能专门出个口径,我就对这个行为征税可不可以?可以的。他没有创设税种,他是某一个行为认为要交税是可以的,权力是很大的。
苦口婆心总结最后一句,不要自己去推断,不要自作多情。OK另外防三组进攻,抓三个关键,提三个问题。防三组进攻,防什么进攻?
第一个就是海外财富搭建过程当中的一个调整,风险攻击力五颗星。为什么?这是今年咱们后面会讲到的大陆的高精确,个人最害怕的一点什么东西?交税不怕,怕什么?资金出去,钱怎么出去,是不是?每一类的客户他有这类客户具体的痛点,海外的交税,海外的信息申报。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高净值个人,他非常担心海外的财产被申报回来,你说他怕的是什么?我想这个你要搞清楚,否则很多业务没法开拓下去。
他怕什么?他怕交税,对吧?他银行要交几十万的美金的税,他很心疼是不是啊啊啊有这一方面,他最害怕的是两点,第一点信息的暴露,第二资金的合规性。所以说对于财富架构搭建的一个攻击,我认为是个伤害,是全局伤害。这个如果有问题,那你高兴是个人,你财富规划师。就直接崩塌了。
第二,利润大量流程不分配。台湾有很多钱这不分配,尤其这段时间很多老板他有这个观点说钱到我个人口袋,我要交个税,不分配那我们容易形成CFC的风险,这个是一个局部的风险,攻击力是四颗星,四颗星的意思意思是我有我可以防御,我有方法去防御。我们下半节课给大家一下。
第三,海外资金存量和增量的这个风险。什么风险?有时候没有所得,他害怕的是什么?害怕是资金之间的流转。我们高级客户也是非常担心,一家银行到另外一家银行会不会问我完税证明,加上一些微信视频,一些带有一些半对半错的一些宣传银行的流水要被查了,让你解释这个完税性了,会不会查会会不会问完税?会最后一个问题,会不会实质性审查?不会的,不会会查,但是不会实质性审查。
当然他的攻击力一般般死刑,但是他的伤害程度可能是局部的。有一笔所得你没有交税,但也有可能是扩展到全局。可能钱资金汇出去的时候被问一卡卡下来以后,原来的所有的问题,所有的外汇的不合规的资金处理,都拔出萝卜带出你。所以这个是大家要注意。
第一部分我们给大家讲了,第一部分花时间其实不少,给大家讲了3333个关键、三个问题,三组进攻。这三个讲完以后,尤其是第二个我花了蛮多时间给大家讲,那就是这个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给大家详细展开的怎么去处理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进入实战演练,什么实战演练。柴律师把自己的一个客户,这就是北上杭深。我把这四个客户的某一些比较有代表性问题,把它搞了个东北乱炖,当然这些问题我在这里确保百分百完全真实,热辣滚烫。
真实案例,尊敬的王鑫先生,您好。根据个人所学法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包括但不限于应当在取得所得次年311到630办理身份请自查,并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办理申报和个人申报。如有疑问请与税务机关国家税务总局某某市某某区税务局。我的客户就收到这个短信,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给他提供服务呢?他来咨询他就是按照时主体时间和申报的方式来做了方做了具体的对我进行的一些提问。
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三个内容其实就对应我们前面讲到的三个问题。哪三个问题?第一个,居民个人主体,申报主体是谁?第二个,什么样的所得是应税所得,怎么申报,到底报多少金额?第三,申报时间,什么时间段去申报?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就看一下他的这三个问题。
当然我这里为了让大家清楚这个王先生在收到这个海外所得申报案例以后,他自己做了一些回忆。大家都知道本来都不交税,突然之间收到通知很紧张。赶紧让小助理,当然还有我就帮他一起看一看哪些东西要保持,他要跟我们开会的时候介绍,第一个是海外售海外数,王先生办理这个刚才刚才B类,为了增加学习的概率,香港公司每个月给他发5万港币的工资。这里因为提到一点,这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对受雇所得咱们一带而过,咱们一带而过,不做具体讨论。我们具体会讲这一次比较火的股票交易和理财以及利息方面的所得,也就是第二和第三个。
第二个,王先生香港开股票银行银行账户同步开通某券商的港股和美股,2022年、2024年期间分别产生了一定收益,这个大家清楚,炒股赚钱了。第三,海外银行账户理财和利息,开通某银行优先理财账户。这一听优先理财知道哪家银行,对吧?依照理财经理推荐了某定期理财产品,被配置了一波资金,买了美元定期存款,干嘛呢?其实很简单,去香港的话肯定怎么样,香港肯定是这个银行存了一点港币,对吧?当时的时候港币的存款利息其实还是比较高的,2点几,3%左右,被配置一部分资金兑换了外汇,兑换了美金,美金换成了这个美金的存款。当时根据这个先生的介绍,这个老板的介绍,他的美元的存款率还是比较高的,百分之4点几,4.2、4.3,2020到2024年产生美元定期存款利息和理财的收益,还有理财产品的收益,有存款利息。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就是承包主体。我们来看纳税居民的问题,纳税居民的问题。好,首先一点,左边大家注意,咱们讲课的逻辑,左边是这个客户的问题,右边是柴律师的分析。OK这一次全部全盘展示,全盘展示这个。第二,柴律师,我现在是香港的临时身份,我也有X国的护照,我说一下加拿大加大户说我还是不是大户税务居民,如果不是的话,我在境外的是不需要交税了。这属于什么?好像有那么半桶水在那里,知道不是税务居民说不要,就中国大陆对我没有征税权,为什么我海外炒股,海外所得是不是说海外所得,你不是大陆税务居民当然不要交税了,要不要交税呢?
好,来我们先看理论,理论理论是什么?理论当然就不中华人民共个人所得税法,对不对?你考CPF考什么?这个CFP是吧?AFP都要学的是不是?怎么说?他说今年有住所或者是无住所,而且一个年度满183天对吧?好,这里还有一个话叫做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这个单词出现了,叫做习惯性居住,清楚吗?
好,这里关键的一句话,关键就是以上。从第二句话,第一个句号以后,以上什么什么是指什么什么什么对吧?这个是个关键。我们现在学到了说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这是理论,对不对?好,实践是什么?实践我也送给大家一句话,叫做先一刀切再慢慢看啊,先一刀切再慢慢看。
什么叫先一刀切?你在北京有套房。我税务局怎么有空天天到你门口守着,看看你王先生是不是每天回家,看看你家多,大家里有几个人吃饭,吃什么,我哪有那么空,是不是?先一刀切,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你还保留着中国大陆的户籍,我们的具体体现就身份证或者是户口本。你就是有就是注意我说的这句话,注意我说的这句话,我说的是你有身份证和户口本,我就认为你有住所。住所是什么?就是你户口本地址,就是你身份证背面的那个地址,能理解吗?
接下来。花开两枝什么叫花开两枝?先看身份证、户口本,我一刀切觉得你是有住所,那我说有住所是不是可能你不同意,有没有可能?你可能觉得这地方我根本就不住了,我已经住到香港去了,住到美国去了。你是不是要抗辩自己其实没有主张你虽然保留了中国的户籍,你还是中国的非居民。
大家看一下这个抗辩的主动权的发起是谁发起的?是你发起的,明白意思吗?好,这个花开一枝花开另外一只是什么?花开另外一只是。这家伙就是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本了,但是这家伙有住所,有房子,说错了,有房子有住的地方。那这个时候税务局再去看怎么样看关联性,发现你小孩在这里读书,老婆也在北京,你哪怕注销户籍,说明你还在中国大陆居住,那也属于有住所。这个解释的逻辑大家要清楚,先一刀切再慢慢谈,先一刀切再慢慢看啊。
另外第二点。你看我们说的在中国大陆时间不要等得太长啊不要待的太长。但是这个所谓的待的太长,它也有前提,你没有住所再考虑待多久。你没有住所我才看你时间,你有住所我根本就不看你时间,能听懂没?举个极端的例子,拿着身份证,我在中国大陆待一天算不算大陆所有居民?也算,不仅仅算,而且你还是属于有住所税务居民,有住所无住所,差别很大。
住所怎么判断?前面讲过了,住所不看房子。我在这里有八套房子算不算?不算?不关心你有没有房子,关心两点。第一点点,你的身份信息,户口本、身份证在不在?如果在,你就是就你就是有住所,有住所就是税务居民,你觉得自己不是你来跟我解释是不是?另一方面,如果你没有身份证,没有没没有没有这个户口本,我通过关联性来判断,慢慢的看你觉得没有关联性,你来跟我抗辩权。
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个住所的概念的分层的理解大家一定要清楚。所以我们说住所怎么判断哪里是人的住所?很长的一段,我教你个办法我教你一个办法,我的爸爸叫做什么办法?是我的原创,钟摆规则没有这个理论材料是原创。什么叫钟摆理论?一个钟摆摆动到最后停下来,那个地方就是你的住所。
举例,小刘,合资企业的员工,我也派到法人客服去工作。法兰克福我举极端的例子,帮助你理解法兰克福这家伙是有钱人,是个富二代,到法兰克福买了套房子。在上海国内父母北京的富二代,儿子在上海打拼,让他体验生活,在上海租了汤臣一品是租的。你说法兰客服的房子是住所还是上海的房子居住所?别看文字,文字我是为了做讲义给你看钟摆规则,什么钟摆规则?
不断的出差奔波,飞机坐来坐去,最后停下来。这个小小刘在哪里?小刘一定在上海是不是?或者小刘回家了,回到父母身边了,是不是?已经回到国内了,把所有的要素去掉在哪里,对不对?
初中的物理学过这个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它保持在某一个状态下面,把所有的外力去掉。当然不可能。把所有外力去掉,它最终停的一个状态就是他的住所停在什么地方。你说小刘不工作,他在哪里?他不工作根本就不在法兰克福,但是法兰克福房子是他买的,所以住所跟所有权也没关系。钟摆规则这个钟停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哪里是他的住所。
总结了一下我们的思考问题,大陆切入点第一个看户籍是否保留,如果保留直接认定有住所。第二户籍如果没有保留,看他家庭社会关系。如果家庭社会关系老婆还是在国内,中国税务机关你不可能睡桥洞,对不对,你可能有房子对不对?租的或者买的也认为你有住所。第三,经济利益,老婆还是在香港送出去了,但是主要业务还在国内银行账户,养老金在国内交社保,我也认为你在这里面就是你注意注意,我这一页讲1、2、3。3个点,我不再跟你分析税务居民,我再跟你分析住所,能听懂没?因为有住所和无住所差别太大,甚至你做一个无住所的规划,可以帮助客户省税,我谈了半天都在谈有住所,这三个东西都有住所。大家可以咱们的视频应该反复听,你可以回过头去听,这3个都决定了你有没有住所。
这三个东西是中国大陆的税务机关认为你把你认定为有住所税务居民的重要的抓手。先看户口本,先看身份证,如果有直接搞定。如果没有,看家庭社会关系、山林社关系都滚出去了,润出去了,看你经济立足行。我总会把你定义成有住所,因为有住所和无住所差别太大。
香港香港的判定规则简单而又粗暴,只看时间,在岗天数就是重要的时间,一年183天。其他要素,当然你可以做一些分析,对不对?这个是不影响不影响一个纳税人都183两个纳税人都300天以上。这就是构成了香港税务居民。
有人说你为什么突然之间讲香港?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就是一个中国人他很可能构成双重税务居民。比如说他没办回乡村,他保留中国大陆户籍是不是一刀切的?他的老婆孩子在香港读书,香港是有利的,对不对?但是他怎么样,他的主要业务都在国内,它是构成了中国大陆有住所的行为,就是有住所的税务居民。但是中国香港,比如说他因为为了陪老婆孩子,可能在香港待的时间更长,待了200天。欧成两边数据这时候怎么处理?这我提醒一下,这也是我们在身份规划当中的一个绝对的重点。就是当这个个人构成双重税务居民的情况下,怎么选择对他有利的。
你注意,咱们因为是实践课,如果是理论课我就告诉你,你有个规则你要学,对不对?但是实践课你要思考的问题是不是这个规定?是这个规定怎么帮助高净值个人实现他要实现的目标。相比这个目标,买护照就成了一个笑话,能听懂吗?买护照这件事情就成了一个笑话,如果我们能规划税务居民身份的话,当然这里给大家提了一些你申请香港税务居民身份的一些条件。这个大家自己可以看一下,比如说填写申报表,提交信息多少天啊,这个大家自己。
接下来的重点是加比规则tie-breaker rules。中国和香港按照以下层级去判断,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居住。国际双方的协商,这里大家看一下,我这里写了个提示,我说上述永久性居所更接近大陆的住所。前面解释过习惯性居住更接近大陆的居住时间。看到没?前面我没有打过伏笔。
我说习惯性居所这五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前面的习惯性居所用来判断住所,这里的习惯性居所用来在加比规则当中判断时间。前面的奇幻剧所认为你习惯了钟摆到最后停下来的地方是你的住所。这里情怀系剧组强调什么?强调是习惯,习惯在一个地方,说明待的时间长。明白我意思吧?刚才小刘那个例子里面,这个习惯性居住,我们强调的是这个住所在上海,对不对?在这里在做加比规则的时候,加比规则当中的习惯性举手,它指的是时间,它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永久居所。复习一下有些东西讲过了,他怎么讲的。他说这里当然我直接用英文,有些时候我们用英文更能理解,他怎么说的,他说的。
First question asks whether individual has a permanent home, permanent home, 永久性的住所,available in one of two,one of the two countries, 两个地方。当然这里可能是country,可能是region,对吧?也就是the me doing rented or oil,大家有没有看到rented or owned,它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租赁来的。That the person retains our continuous spaces.
这里的关节are a continuous spaces,持续性、永久性。这里为大家解释永久性居所是主观客观相统一,外界要素玻璃大法或者是钟摆规则。这里的例子我举过了,我不念了,法兰克福出差的例子,永久性住所你去判断。
第二,中华利益中心飙了一句,标准的一个关键词是我标黄色的那句话。他说which jurisdiction holds the strongest personal and economic ties?他看什么不用我解释了。Personal是什么?Family lives, personal belongings这些东西,个人的财产对不对?家庭确切说应该是家庭好,economic ties就指后面上personal belongings are kept,这里用到了personal belongings,这belongings可以是什么?英文的翻译上叫所属物。所属物从广义的理解是什么?从广义的理解就是他的财产,他的财富。
这里另外还提到一点说,where key financial of business activities什么意思?重要的财务活动和商业活动,这句是什么意思?就我公司在哪里,是不是很清楚什么是重要利益中心,两件事情就是personal test and economic ties。Personal ties, family lives, family the sports,你的像你的daughter,你的father mother,our economic ties这里解释过了,就key financial business activities。财务business商业行为,完了后面有个so force他给他兜底了,这咱们不去管他,给大家提示很清楚。
第三,习惯性居住,习惯性居住这里的解释什么?他怕你不理解,当然其实是我怕你不理解,我标了红色,怎么讲呢?The place of capital aboard, 后面它的破折号是代表解释,他说weather individual spends more days during a certain period,什么意思?在某一段时间里面,比如说我现在要考虑2024年,我到底是中国大陆税务居民还是香港税务居民during a certain period。这个period什么时候?就从1月1号到12月31号这段时间,whether individual spends more days.
哪里待的更多,大家看到没有?这个习惯性居住到这里又变成了什么?又变成看时间了,我给大家中文解释,如果你英文一般般的话,你看我中文文中文怎么写。习惯性居住就是看什么哪个地方住的时间长时间长就等于习惯。这当然是柴律师自己的一个解读,方便大家理解的。
三个标准,第四个第四个当然是看国籍了,我没有写没有写国籍。那四个标准比较下来,你是哪国税务局?所以而且大家可以看到,我这里都没放国旗,说明什么什么你是哪个国家的护照根本就不重要。明白我意思没,那这里大家要另外最后咱们今天直播最后,到最后,咱们有一个刚才我提到过一个无住所税务居民。无住所居住区的重点是什么?无住所居住居民针对海外的所得,海外支付部分是免税。也就是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的第四条里面的第一句话。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年度不满六年的,经税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来源于境外,且由境外单位、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我打一个伏笔思考,是我个人的观点,后面有待大家去证实。就是如果我构成无处所税务局民,我炒股还要不要交税?我可以非常确定告诉大家,而不是确定这句话说的不好。我到目前为止,我可以负责责任的告诉大家,我在群里面包括有税务机关老师询问我问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给我一个确切的。我如果是一个无住所的税务居民,我海外炒股是不是海外所得?是不是海外的上市公司给我支付的股息红利,我要不要交税?按照这个规定就不用交税。
还有人说我带满183,时间很久了,现在你这个直播我们跟你相见恨晚,有机会。要么就是183的时间不要超过六年。如果你已经满六年了,现在是2025年,正好是第六年,确实是201,因为25年应该第一年了,来不及,之前已经交掉了2045年第一年。如果你2025、2026、27、28、29、30,到了30年的时候,你再来听柴律师的直播,你已经住满连续六年183天,也不要着急,你只要有一个年度离境超过30天就得了。2030年的时候赶紧怎么样,赶紧离近30天离开中国30天,183规则六年的有关的具体操作,这里给大家明确了文件,文件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税务总局公告的2019年的3月4号。这里有些条件大家自己看啊,这里黄色高粱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个人支付的。你想一想,比如说我现在受雇,我要办理高材身份,我在香港受雇于香港公司,香港公司给我付钱,这算什么?这不就是来源于中国境外,由境外香港公司支付的吗?
不用交税,不能说不用交出来,经过备案可以免税。此前所称六年,这个规定是19年出来的。所以怎么样,对吧?19年3月 20号从19年开始算,19、20、21、22、23 、24。24年最后一年,现在你没机会了,25年又开始第一年是不是?所以25年开始你就可以规划了,你想不构成税务,无要想构成无住所税务居民的话,前提先是无住所。
第二件事情是你六年里面有一年不要待满183,这个要注意。这个纳税义务就是什么?如果是小于等于六年,境外部分是可以免税的。如果是六年里面后知后觉都待满183天,并且没有临时出现,不好意思,从第七年开始,你所有的企业都要交税,就是要注意,这个是要注意。
当然我们这边前面给大家强调就是海外交的税在境内是可以避免的,甚至有一部分规定了就是一方可以承受。比如说咱们这边中国香港双边税收协定的第五议定书里面提到什么情况?他说一方居民应该认任职受雇,从一个国家取得报酬,除在另一方从事受雇活动以外,应仅在该一方征税。这什么意思?不存在什么征完税回去抵免,不可能的,就是一方征税。打个比方,我就任职受雇香港公司,我在香港公司任职受雇履约香港公司干活,就在香港征税。大陆要不要征税?大陆不止,大陆不准。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场景,这个人哪怕是临时身份证,他还是个中国大陆税务居民,对不对?但是根据双边税收协定,他要不要交税?他不用交税,根据国内的税法要不要交税?肯定要交。你是大陆税务居民,虽然让你拿到身份证对不对,你还是大陆税务居民的要求,但是怎么样?但是因为你双边税收协定里面,你是属于在某一个地方,在协定的一方,也就香港任职受雇拿到钱,香港交了税了,大陆就不用交税。不是说香港交税以后拿到国内来,国内要对你争议到,你香港要去抵免,不存在抵免就直接不交了,这个是大家要清楚,这大家清楚。
好,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讲的居民身份能力,什么叫住宿,给大家花的时间讲。第二,加比规则比什么东西?加比规则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国际最不重要的,拿什么国家护照最不重要。第三,无注册税务居民主要的文件是税务总局2019年34号公告,大家好好利用一下。
接下来我们来看整个实操问题当中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什么时间去申报,这里的内容依然是延续着我们前面所讲的王总王先生的这个案例。王先生继续提问说,柴律师现在税务局提醒我要在2025年的6月30号之前完成境外所得申报,我到底要不要申报?另外我的所得并非是2024年度,还有不少是以前的。如果都申报是不是有滞纳金?
我们来看一下,就是王先生的问题,税务局要他申报,要不要申报?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我们之前所讲,很多的高净值的客户客户高净值人士,他有一些侥幸的心,谭律师自己也遇到过。说到底申不申报,取决于他周围的朋友申不申报。如果他的朋友申报,他就去申报。如果朋友不申报,他也不申报。
那下一个问题是说,他欠的是由以前年度,比如说这一次信息交换,很多的高净值个人,他要求申报的是2023年、2024年,甚至是2022年到2024年。那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这一次全部申报的话,那也就意味着22、23年度的这个所得有可能产生致癌性。那产生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右边,还是两个方面,理论层面怎么说呢?说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进行申报纳税。那也就意味着什么?也就意味着如果说这个王先生,我们刚才案例当中的这个王先生,他报的是2024年度的所得。
那么他在2025年的6月30号之前完成纳税申报是没有滞纳金的。但是如果这个是2024年度2024年度,那么这个2024年度的6月30号,其实报的应该是2023年度所得的最后申报期,你应该在2024年6月30号。那显而易见他递延了一年。所以他是需要什么?他是需要承担滞纳金的承担滞纳金的。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那就是我们现在很多的纳税义务人,在交税的时候必然会遇到税务机关让他交滞纳金,这为什么呢?因为税务局的专管员或者是稽查局的人,他来找你的时候,那你肯定没交税才找你你以前年度的税没有交,那你现在要交了,那一定是有滞纳金的。并且现在很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滞纳金都是系统自带的,你报上去以后是系统自带的。所以说所以说,如果有人跟你讲说,我可以帮你自然进去沟通解密。咱们不能说百分百99.999%就吹牛,就吹牛,这有点像什么?就像你们公司的这个保险柜的钥匙,保险柜的钥匙放在某一个人的保管员的手里,只有他有这个钥匙。这东西包括保险柜东西如果掉的话,那多半就是他出问题了。
那滞纳金数据系统的滞纳金的计算,你怎么才能减免滞纳金?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登录税务局的系统,把时间给我改。把2023年改成2024年,2024年改成2025年,这时候你可以减免滞纳金。那反过来你问一下,你说哪个税务局的人,他愿意帮你做这个事情,是不是没有必要?
实践层面是什么?实践层面又老生常谈。我们前面讲的先确定应税行为再进行纳税,有时间判断,最后进行纳税申报。这里我还提了个重点,我说申报的所得一定是一个应税所得,但未必纳税。复习一下,回忆一下前面在讲的时候有没有讲过这个应税所得包含应税所得应纳税和应税所得享受免税两种概念。你申报的所得,你申报所得做了申报,你不一定纳税,申报是申报的义务,纳税是纳税的义务,这两个方面。所以站在这个王先生的角度,第一个判断他自己哪些是应税所得,哪些是应税行为,然后进行纳税有时间的判断。
比如说王先生他炒股,炒股原则上来讲当年度就要交税的。你2023、 2022年度通过富途或者是老虎你炒的那些股票,赚取的这个收益,正常情况下你一定是产生滞纳金的,这个没有疑问,没有疑问。接下来下一个问题。然后蔡律师我问了税务局老师,税务局老师说海外不管什么收入都要申报,我海外有张保单,我还做了个信托。我的疑问是,第一,信托收益分配条件还没触发,我要申报的。第二,保单很早买了,现在每年有领年金分红,要申报吗?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把前面几个概念在这里又写了一下。第一个是应税所得、免税所得、不征税所得。这三个民事所得是国家明文规定要交税的所得。免税所得是指应税所得里面国家给你优惠享受免税待遇的所得。第三个不征税所得相当。不征税所得包含两类,一类是国家明确规定不征税,第二种是明国家没有把它确定在这个应税所得范围里面,都是不征税的这是个基础的概念,大家把它搞清楚。
具体的案例来讲,比如说炒股的收益属于财产转让所得,这属于第一个叫做应税所得。王先生在大陆炒股票,炒A股的收入,A股的股票收益,这个属于应税所得。但是是应税所得里面的免税所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概念和第二个概念,应税和免税两者不是并列的概念,两者是一个包包含的关系。免税所得包含在应税所得的范围里面,只不过是享受的待遇而已。这概念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并不是说应税所得、免税所得它是两个概念,有所的叫应税所得,有所得叫免税所得。不对,应税所得里面包含了应纳税和免税,不征税才是一个单独的,不征税才是个单独的。在我们税法当中不征税、免税,经常被我们研究税务或者是做实操的税务业务的这个小伙伴要仔细的研究,要仔细的研究。
你比如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学过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分红是免税的。为什么说是免税的?分红所得在企业所得税法本身就是要交税的,为什么不交税?他不是不交税,他是国家给了你规定给你免税的待遇,是不是,这个是要注意的。
再比如说国债利息,国债利息当然最近有改动,对吧?我们的企业所得税法里面国债利息是免税的。免税是什么意思,正常的利息所得能免税吗?他不能免税的,他就是个应税所得。国家利息算不算正常的利息所得?当然算但是他为什么免税?明明他属于应税所得,为什么他免税?因为国家给的规定免税所得,所以这个是大家要搞清楚什么是不征税所得。打个比方,比如说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本身要不要交税?财政补贴政府机关它是不交税的,财政类的收入它是不交税的,它本身就不在征税的范围里面,所以这个是一定要搞清楚的。
这些概念的理解对于咱们跟客户去解释问题,你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严谨。现在的行业,金融的行业,资产管理的行业非常的卷,而且互相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你哪一句话说错了,行家一听马上知道有没有你这个人专业不专业马上就知道了。比如说咱们后面会讲到保单,我如果跟他讲说保单的分红收益是免税的这句话一听就是什么,一听就是外行。谁跟你说不带生育免税,对不对?后面再讲。
第二所得申报和申报纳税所得申报有所得,我就要履行申报的义务。有应税所得我要有申报的义务,但是我申报了未必纳税最简单的例子,大家说这零所得要不要申报?0所得也是所得,你也要申报,对不对?但是你零所得的话,你要不要纳税?你不要纳税的是不是?所以这个是特别清楚。
第三个,纳税申报的义务,什么东西才有纳税申报义务?我再次强调一遍,上面只有应税和免税有纳税申报义务,不征税或者是没规定要交税的东西是没有纳税申报义务的。注意我在这里强调一点,强调一点,或许这里听的东西跟你其他听到的不一样。你想报税你就去报,对不对?但是我就告诉你,在这件事情上,理论上是有依据不申报的,理论上是有依据不申报的,所以这个是大家要注意的。那么在纳税时间里面,在这个问题上,你说信托收益分配没有触发,要不要申报?不要申报啊不要申报。这是带来我们高净值个人财富规划当中一个是很重要的问题。
什么问题?就是咱们所谓的叫闷声发大财,要你提供的信息你就提供,不提供的信息不要自己主动去说。你信托收益你都没有产生收益,你说啥呢?你比如说打比方,你说明年有收益了,你干嘛要告诉他呢?他问你有没有收益,有没有产生信托收益,没有,对不对?没有那比如说他他他再问你一句,他说你你这个你这个现在有没有产生信托收益的分配,有没有分配到信托收益,那就是没有,对不对?你要不要多说一句,说现在没有,两年后我就有了。你要不要说这个话,不需要跟他说,对不对?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这保单很早买了,每年你年金分红要申报你注意,这里的年金分红,就是我们所说的,他没有规定,没有规定。很多情况下我一些客户问我说,税务局说要交税,我说要交税,你拿出依据来对不对?我什么依据都接受,我就不接受,口头能听懂没,我什么依据都接受。
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我们上海,我随便举例子,比如说我们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让你保单分红交税,你拿依据出来对不对?你要么拿税法,你拿个口径,甚至你拿个案例都行,对不对?你比如说浦东新区福山路,佛山路有一个老板他交税了,我们看了他申报了,这都行,对吧?
但是你不能天上飘,什么叫天上飘呢?就是要交吗?交的依据,没有案例,不知道不公开,不方便公开。那那你为啥叫呢?能清楚这个逻辑吗?能清楚这个逻辑吗?甚至有些时候怎么样我们经常背,当然我们是一个线上的课程,大家自己去学习自己学习,自己去理解一些独立的思考,我甚至碰到一个案例是什么?
就碰到一个案例是有一个北京的一个客户,他来跟我讲,他说税务局的人发了一个案例给他,跟他讲这个保单是要交税的,这个保单是一个海外的保单,需要交税。我说我说我说这个倒是很有参考价值。如果这一块,那咱们高净值个人在购置海外保单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对不对?好,他我说你这个案例能不能发给我?他说可以。他说税务局就是短信这个短信的方式,微信的方式发给他的,那就发来给我看了,看了干嘛呢?
结果柴律师干嘛呢?柴律师上上了网站,做了一些技术处理,技术弄弄了点技术手段去查了一下。这是个什么案例呢?
这是个案例,是这个企业的客户,他做ODI,应该是要做ODI和37号文的登记,他没做。也就是说资金违规什么汇出大家能理解吗?好,包括他海外有些收入,比如说咱们说在海外做什么股权交易,什么乱七八糟的。在税务局罚他,罚他什么呢?让他补税加罚款,补税是谁让他补的那当然是税务局让他补税,罚款是谁让他罚呢?外管对不对?你违规资金违规出境,对不对?
我们根据这个ODI的相关的备案的要求,以及37号文的一个相关的要求。你违规资金出境,那当然有罚款了,对吧?但是我发现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就是这个税收和罚款中间加了几个字,还有个括号,这个括号是海外保单收益,大家能听懂意思吗?但是我我我我这个案例当中,这个老板确实违法了,确实避税了,没有税没有交。但是人家交的不是保单的收益,能听懂吗?他给了个案例,这个案例错吗?
案例没有一个字是错的,但是案例有一个细节让你做了倾向性的假设。人家补的税是海外的权益类的交易,没有交税,转让了国内的权益,有点像间接股权转让,被税务局征税了。还有罚款,这个罚款也怎么样,也交钱了,外管对他罚款,而且还有这个罚款,罚的还不低。那这个罚款是罚什么?是罚他保单没交税吗?他税补的是保单的税吗?你看完了个心理学是不是?
玩了个心理学,给了你个案例,人家没有交税被罚了,这句话没说错。你想的是这个是不是我保单的分红没有交税被罚了。不是我专门查了这个案例,很多年前4、5、6、7年前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人家交税了,交别的税。但是当税务局把这个东西给你的时候,跟你在谈保单的时候,你本来就刷了很多的视频出去买保单,资金汇出就是很多不合规。一听,这不就是我吗?
自己给自己对号入座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还会看到一些案例,比如说我之前给大家举过例子,举个例子什么个体户,我看到有一次这个公开的案例里面有这样一个标题,他说企业跟个体户交易违规被查,这句话有没有说错?这句话没说错,这个案例真的是一个企业跟个体户交易虚开发票违法。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高薪是个人,我们的企业家,甚至我们的财务,甚至我们的一些专业人士。看到这个新闻,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说企业跟个体户交易违法,说明不能跟个体户,我们自己做隐身的假设,自己给自己什么扔到这个圈圈里面去了。
所以总结一下,说了那么多保单的分配,在目前的税务环境下面,在目前的这个税收的法规的规定下面,它是没有正式规定的。要申报吗?他既然属于不是不交税的所得,你说要申报吗?前面我都讲过了,给了明确的答案了,我再重复。
接下来关于滞纳金,你这个申报时间不满足要求,你要交滞纳金,怎么交,按日加收5‱。我把这个概念再给大家说一下,他说纳税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定期结缴税款,税务机关除责令期限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滞纳税款?滞纳税款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客观上产生的质量税款的现实。第二和是纳税人有理由相信了他这个时候是要交税了,两个条件。这句话讲到这里,一般的话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告诉你不能滞纳金,不能滞纳税款。
如果知道的话,年化18%,年化18%是什么概念?没有一个理财产品能达到18%的年化,很多投资的项目都到不了你18%的年化。VC投资很多时候回购,利率,早几年前疫情之前我所碰到的也就12%,现在就更低了。之600分之5都有啊。我要给大家拓展咱们的实操课程,要拓展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你充分理解什么叫从智能处理完之日起。
阿里阿姨,李先生李先生在江苏的昆山设立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干嘛要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平时收佣金不咱不去说运气例子,用气还涉及到回归性的问题。李先生不要,李先生、李小姐、李美女也是个网红。
江苏的昆山设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或者个体户干嘛呢?用来收直播代言、带货,享受当地的核定征收。我想当我想我们的专业来听课的这个小伙伴一定知道,个体户个独有核定征收。
这个我是2022年的1月1号设立的,2024年的两月份税务局到他这里去说,说你我们现在核心热搜取消了,不给你核定了,是不是很常见?我就说你这个2024年度,这个税款你应该按照什么?应当按照这个查账征收来交税。2022年二三年,当时你也不能按照核定征收,你应该干嘛?你应该补税,但是核定3%不可以,3%你要给我补税。
那你想一想2022年和2023年补税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2024年的两月份,2024年是没有交,没有滞纳金,没问题。2022年和2023年。我要原来核定的征收,你税务局不同意了让我要查账征收,我是不是要补税?还要补税。所以我就说你2022年、2023年当时少交税了,你要交滞纳金,你同不同意?大多数的老板就认了,这非常可悲的一点。我们很多税务的专业人士也认了,甚至拿出32条来说服我们的客户。
我们的纳税人说,人家有规定,你2022年就没有交,所以要交滞纳金。不对,2022年什么叫滞纳税款?这个我应该是查账的,我就用核定。我们明知道想要的是查账,我就按照核定,我少交税了,那就要交滞纳金,对不对?
但是你仔细的想一想,在2022年到2023年的时候,你知道你是查账吗?不是,税务局什么时候来通知你的,2024年,是不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说到底你2022年、2023年按照查账补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说税务局一定让你补,那你就该补就补,对不对?但是滞纳金有没有?滞纳金是没有的,对不对?滞纳金是没有的,因为我是从2024年才开始转查账,能听懂没?2022年、2023年你在追,对不对?
是不是下一个路径就是税务局,咱们网上的流行那个语言叫破防了,破防了。你不交滞纳金,你之前税没有交,我对你罚款。怎么救济怎么救济了?
当时想说啥是核定,就是说是企业自己核定的吗?我想问一下,个人独资企业,你没有税务局的同意,没有税务局给你开这个票,你是外面商贩买的吗?是我们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买的发票吗?不是吧,自己的名义从税务局开的票。这属于什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公平责任,我享受到了利益,把这个利益把它补回来,相当于什么?
企业享受不当的利益,不当得利的返还,民法典不当得利的相关规定,那这个不当得利我有过错吗?我没有过错我这个李小姐李美女,她就是个美女,她就是个网红,她就是做直播。他有没有找个老大妈来直播,找个老大妈就是造假,他自己做直播。
所以后来这个案例我们通过跟税务机关的沟通解决了。我当然是补税了,就是让步了滞纳金,大家非常和谐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说我们抱着一个心理说税务局让你征税是肯定有问题。这就是什么?就是网上我们经常说的叫受害者有罪论,他他为什么不找别人要找你?肯定你有问题。
第二个案例保单。我们现在很多老板担心的是柴律师,你现在信誓旦旦说不交税,那你万一以后交税呢?以后交税以后补,对吧?以后补吗?最差的结果是什么?最差的结果就是非但让你保单要交税,而且把你以前的保单让你一起吐出来交税。
但是我说了,保单交税现在没规定。他如果规定了以后,滞纳金什么时候算?从他有规定了开始算。税务机关规定要交税,你还不交税,那当然要滞纳金了,甚至我还要认定你偷税,有意的不交税,是不是?以前的应该是不交的,如果税务机关严格一点,咱们把以前的税,把以前的税补了。
以前的税补了相当于什么?不就相当于你从税务局拿了个无息贷款,对不对?没有那个滞纳金,对不对?滞纳金一定是有从规定开始做的。你看我给大家说的从滞纳税款,刚才我举了两个例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话你要怎么讲?这些话你要说,你不会说找我,我帮你说,对不对?你不能不说拿到东西你就怕的不得了。
咨询专家,专家跟你说要交,因为税务局找你,怎么不找别人呢?找你就是你有问题,受害者有罪论。生活当中我们很反感这样的说法,但在税务上你怎么就接受了呢?对不对?
时间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做什么细节,这一部分是人时间和具体的内容,这里就讲到具体的内容,我们来看问题。蔡律师,我现在炒股软件上有港美股交易,但有的只是账面收益。我告诉我问了税务局的老师,他告诉我两点,一,财产转让所得是按次的,所以必须区分每一笔交易。第二,港股和美股,因为所在国和地区的纳税年度不同,不能混在一起,要分开。这么一来,王先生说我有很多亏损都浪费了。什么叫浪费了?2023年、2022年是港股的熊市,而是美股科技股的大牛市。如果说两者不能混在一起的话,显而易见港股的亏损没法怎么样,没法去弥补什么,去避免维护的盈利亏大了。
那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也是先看理论层面,这个理论层面是什么?理论层面意味着人家税务局老师给你说的,按次每一笔区分,税务局老师是有依据的。税局说的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有道理?大家看个人所得税法12条,他说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的按月或者财产租赁、财产转让所有得的按月或者是按次。里面人家说的是按次,那你想一下。股息红利是不存在亏损的,亏损他就不会分红。股票的交易有盈有亏,有赚钱落袋为安,有割肉。
在个人所得税法12条里面,他说的按次,那是不是税务局要求你每一笔交易都要区分开来,人家说的是对的,是不是人家说的是对的,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人按月或按次代扣。这句话如果你手头有讲义,你直接把它打印下来或者说自己记录。这半句话是个重点,我埋一个伏笔。
后面讲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7条,我们还在理论层面。那财产转让手段按照一次在财产转让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纳税说明什么?说明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了个人所得税法12条你股票的交易,所以财产转让就是应该按照单笔来算的。所以现在网上、微信、小红书、抖音,有时候提到说,这个不合理,每一笔交易算好像税务局在找你麻烦,税务局有没有找你麻烦?没有,人家的依据完全是存在的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怎么办?
实操实操层面实操层面先讲结果,结果是个人按照年度的股票交易盈亏,什么意思啊不要按单笔了,不要按单笔了,一年的交易额买进卖出,买进卖出自己算一下,算完一个总盈亏把它做填报,总盈亏做钱包。如果是亏损,你当然不能填报亏损。其实在柴律师看来,你结不结都无所谓。为啥?第一个每年申报,咱们个人又没有补亏,我就是亏个两千万又怎么样?你又不让我补亏,为啥不让我结一结,对不对?反映一下我很惨是不是?他说只能填0,那咱们就填零,这就是实操目前的结果。
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客户,高净值客户,千万千万不要说每一笔去算年底和年初拉一笔就得了,买卖所得统算统账,赚钱总盈利缴税亏损申报零不能补亏。这个注意两个延伸的思考。第一个股票账面的盈亏不等于年度交易所得,什么意思?账面盈亏是指什么?100万买进去,到了年底涨到500万没有抛,账面盈亏是400万。但是年度交易是什么意思?我买了两只股票,一只股票100万涨到200万,第二支股票100万涨到了300万。但是100万到200万为什么赚的少呢?因为我频繁换手交易,只有交易的所得才需要交税。股票账面的盈亏不用交税,这是要注意的。
第二,刚才柴律师给大家讲说,现在实操当中可以按照盈亏申报盈亏申报,亏损按照零来申报。我们的客户就会问下一个问题,说有什么依据吗?这个很重要,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反过来这个互相之间我一直说税务机关、征税机关和纳税人,虽然从情感角度来说,大家不是敌人,对不对?但是在征纳税关系上其实就是敌人。这个敌人不是enemy,是counterparty counterparty。
我们税务机关找我们纳税人征税的时候,要税务局拿出依据。那站在税务机关老师的角度,你反过来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我这个个人所得税法明明是按照按次的,你现在是要按照这个打统账去申报盈利户底来申报,你有依据吗?是不是?税务局老师其实说他想照顾你,让你能够享受些优惠,你得把梯子给搭好吧,对不对?梯子在哪?我给你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连锁的12万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口径的同时,注意现行有效。
第六条看一下股票转让所得,一个纳税年度内个人股票转让所得与损失盈亏相抵后的正数为申报所得,盈亏相抵为负数的此项所得。安林这个东西给到税务局什么好处?你跟税务局老师讲,这个税务局的老师专管员他不用承担风险,这个法规谁帮他找?纳税人帮他找能听懂吗?纳税人帮他找。
所以这时候我们自己他的题外话,我们自己律师在工作的时候,有些时候我们最容易的方式是什么?大家想一想,大家都专业人士,可能金科还有客户,我最容易的方式就是让你交税,对不对?我让你交税,但是我通常来说我会帮你干嘛,找到不交税或者是优化你交税模式的依据。这个依据干嘛?这个依据不是去抬杠,不是去吵架的。是干嘛?是让你帮税务机关的老师去搭梯子,搭梯子他想照顾你。这专管员跟你平时关系也挺好的,对不对?
但是问题是没有依据让他个人说,你就这个盈亏相抵,亏损让你炒股割肉的这个亏损你就补一下。人家是不愿意承担这个成本的,是不是,我相信没有任何一门课像我这么实操的,没有没有,是不是?我都把这个都告诉你了,对不对?你就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就跟税务局说,我就按照这个生,而且现在结果是什么?你不要觉得说现在税局很缺税,这个就要征我税,不是你把依据找出来,在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税务机关的老师,大部分的税务局人家是讲道理的。你把这个东西给人家,人家就是按照总额让你算一个盈亏互抵以后的金额去交税的。所以这个是大家特别要注意。
另外我为了大家进一步的理解,我专门从网上找了一个答记者问。这答记者问里面怎么说呢?一方面大家看红色字体,他说首先第一句话,他说个人转让股票所得是应税项目,对不对?你看他这个问题,我重新来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说记者问他说明确股权转让自行申报回去,这是否意味着股权转让所得要交税了?记者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让我申报是不是要交税,我们看一下税务局怎么回答的。
税务局说,个人转让所得确实是不属于财产转让所得,说明什么?来,我们来复习一下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个人转让股票所得属于应税所得,对不对?税法规定有啊,那就是应税所得,对不对?好,然后他下面叭叭一堆文字说从94年起,大家看红色字体,他说94年起对股票转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他最后一句话,他说虽然取得股票转让所得也要自行申报,但仍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股票转让所得自行申报和是否这就是两回事。看到没有?让你申报不等于让你交税,很清楚,人家回答的很清楚。另外这个记者又问他说国家税务总局对股票转让所得申报会做了明确,请问有哪些考虑?你看我们总局的这个领导的回答,你看严这个逻辑多么的严密。
大家看红色字体,他说他说这个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是要按次,对不对?所以现行税法对股票转让所得税按照次来扣税。看到没有?在现行的分项税制体制下,不同次数的所得不允许一个护理,也就是有所得交征税,无所得者不征税。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税务局告诉你,我是对你客气,按照规定你不能打通胀,是不是这个道理?
好,但是国家税务总局在研究股票所得的申报,是考虑到看给我看考虑到他说考虑到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可能频繁多次交易,要求其逐次记载所得,无疑增加个人的什么申报难度。同时考虑到一个年是股票就要赢回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怎么样,所以让他统一申报。按照这个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倒数第四行,一个纳税年度所得和盈亏相抵后结果为正数的,要申报。如果是负数的,按负,英语按零申报。最后一句话按照负英语零申报。所以这个文件。直接网上google或者是百度去搜这个文件就是让你把它隐晦护体的一个依据。为什么要盈亏护底?
普通老百姓不懂的人说,这安置申报不合理,不合理。我们是专业人士,我们不能跟我们不能用老百姓的话去解释问题。我们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的理由就是国家税务总局在2006年出的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年收的12万以上申报现行有效的这个文件里面专门提到了中国大陆A股的申报规则。
那么A股的申报规则,人家说的是我让你申报不代表让你交税。但是人家这个免税只给了A股。你在海外开个富途证券,靠炒港股要不要交税?要交的,要需要申报的。怎么申报?那就是国家税务总局这个规定盈亏互抵,所以这个是要考虑的。当然这里我们来补充一些细节,一个细节是一个细节是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分工差别化。
这里我们讲的是哪个股票?大陆股票,大陆股票首先大陆二级市场交易要不要交税?不交税。但是如果是分红,二级市场上市公司拿到分红,持股超过一年就是免税的,持股一个月到一年的10%。如果持股小于一个月的就20%,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是短期的炒作,那你就要交20%。
如果你拿了一段时间,可以享受减半征收。如果你拿的这个时间超过一年,那就什么那就免税,免征个人所得税,这是咱们A股的要求。这里我有个关键的提醒,什么提醒?就是如果你买的是境外公司的股票,这个分红是没有免税的。股息红利20%当然可以扣减海外已经扣缴的税款,否则分红就20%。
这里我特别提醒大家一下,有两个很重要的区分。第一个是港股通,港股通、沪港通、深港通,买里面的股票就拿到分红也可以享受什么这个上市公司A股的这个待遇。同时还有一点什么?还有就是转让以转让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里转让港股通的股票,这个也是不交税的,也是不交税的。但是我没有买港股通,我是去香港开户买的是港股。
同样买小米,同样买阿里巴巴,你再通过港股通、深深深、沪港通、深港通买,那就是免税的。免到什么时候?每到2027年的12月31号。但是如果说你。买的是这个香港的开户买阿里巴巴开户买小米,那就不能免税了。你通过富途证券买小米,交易所得赚了50万美金。这50万美金就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所以这个是大家特别要注意的。
另外在各个账户和收益当中,我也给大家做了一个总结。前面讲过了一个开一个IBKR,美股的美国开一个账户。当然美国账户这个例子我举得不好,就可能我还有老虎证券。因为IPKI的话可能它不是CRS的交换,不会经过CRS交换,可能涉及到办卡的问题。需要汇总全年的股息和每笔交易计算净收益,收按照20%股息要补交中美税率差,因为美国是预扣10%,那中国就不叫10%。
这前面咱们在上半节课就给大家讲过了,港股直接开户,在香港开一个证券账户,资本利得逐笔计算,年度盈利按照20%来交税,股息不需要无需预扣全额申报20%,这句话什么意思?逐笔计算这里漏了一个词,年度净盈利,看到没有?算你肯定是单笔算的,对不对?但是你有年度经营力,买了三只股票,小米、阿里、腾讯,阿里亏了,腾讯赚了,小米平了,净盈利赚了200万美金。那200万美金就20%交税。另外港股通你只要关注什么?你只要关注股息就行了,股息港股通他要代扣20%。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在炒股的时候怎么样,现在最近这段时间,尤其最近熊市阶段的时候,当然最近不是熊市最近两年这个熊市阶段的时候,这个红利股非常的popular,对吧?
那红利股有时候人家在讨论说我到底是买大陆的红利股,还是买大陆A股的红利股,还是买香港的红利股,对吧?你比如说打个比方,我们一般来说我们的特点是什么?随便提两句,就是这个比如说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每年的股息,每年的股息率还是比较高的,比银行理财要好很多,是不是?那么通过我们通过买这个红利股,每年吃股息来获得收益,对不对?他说买这个港股通里面的工商银行,还是买大陆A股的这个工商银行,从价格上来讲肯定是港股通便宜,是不是?港股通里面的工商银行的价格更便宜,它的价位更低,可能适合先去买这个港股。
通常来说港股的股票都要,大陆的A股要来的什么要便宜?不仅仅工商业,还有其他一些生物医药的企业,生物医药的个股都是港股通常会更加便宜一点,但是港股通你要考虑一点这个分红人家要再付20%的个税,20%个税。所以不同的资本市场,不同的税务的规定,所以这个是我们很多高净值个人也要考虑的。
那只要关注股息,那资本利得也就是财产转让他要不要考虑呢?他不需要考虑。港股通的话大陆是没有资本利得的概念,但大陆只有财产转让,他们不叫资本利得。那税收待遇就同转让大陆A股股票,什么意思?所以你刚从股票的话,你可以享受跟大陆一样的规定,大家都是免税的,你炒A股是免税的,对不对?你打开你A股账户,现在比如说打开这个东方财富对吧,打开这个什么平安证券,打开什么什么证券,对不对?
你自己去买港股通的股票,你所有的这个除了分红,你跟大陆股票的分红不一样。如果分红,你要香港那边港股通的账户是代代扣20%的这个分红这个股息的个税的。但是如果你卖股票,那没有所得税的,没有所得税。那你卖大陆的A股没有所得税,你卖港股的这个港股通的那个股票也是没有所得税的,这个是大家注意的。
其实这一块,其实我们如果是专业人士,我建议大家是开个股票账户去看一看,自己去操作一下,就不要纸上谈兵。通常来说我自己在服务客户的时候,我要做一个事情,一般来说我自己会试一遍,我记得很清楚,我以前帮一个客户,就那客户要干嘛?客户要卖那个那个字画,把字画卖给公司,目的什么?目的不用我说了,对吧?就拿钱,对不对?
那么跟他分析,他找了一个什么事务所,找个蛮大的一个事务所帮他分析这个有税,那个有税,他问我,我说没税,这怎么可能没税,为什么那么自信告诉他没税?因为我自己卖过我自己卖过,我自己把家里面一块石头,当然不是特别值钱,对吧?小值钱不算特别值钱,就卖给了这个朋友的公司,卖给朋友的公司,这个卖块石头,我自己去税务局,我自己跑去税务局卖,我要在税务局开票对吧?我收到钱可能要开票,我们公司的财务一起过去,我就当场在税务的这个柜台我就开票。人家卖什么卖块石头,你要交什么税,什么什么,我们就全部搞清楚,跟我们的客户讲,我自己试过对吧?
包括这个股票账户交税的话,你在跟客户解释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你自己打开自己的证券账户,也不一定是那种纯纯的证券账户。银行里面现在也能超过,对不对?你比如说平安银行的,那你就平安银行,你北京银行的那个北京银行,你自己开一个,看看人家怎么交税。所以这个是啊我的一些小建议如果是咱们要给高级客人把财富规划做好,永远都不要什么纸上谈兵,纸上谈兵。
好,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这个王先生还问的问题是说要不要分开申报,要不要申报?大家说税务局说的对不对?好像乍听上去好像有点在忽悠你的感觉,说这个港股是亏的,这个美股是盈利的,他让你分开是吗?是不是他想多收点钱?不是,非常遗憾的告诉你,人家税务局这句话也是说的对的,人家说的是对的。
什么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3号,大家跟我看第90条,他说居民的什么个人取得的境外所得的境外纳税年度与公历年度不一致的,取得境外所得境外纳税年度最后一日所在的公益年度为境外所得,对应我国的税收说明什么?有人说我也看不懂他在说什么,他就说了一点,你是要做换算的,明白我意思吗?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时差,时差我们是晚上,欧洲就是中午,欧洲就是傍晚,对吧?我们是吃完饭晚上,欧洲就是下午,对不对?
这有时差好举例,为了方便你理解举例。比如说王总在2025年6月30号,他要申报2024年度的境外所得。比如说咱们以炒股收益为例,你想一想中国香港的纳税年度是什么?是每年的4月1号到次年的331,是不是?我们先普及基础知识,美国的纳税年度是1月1号到什么时候?到12月31号。所以看好了关键词下面最后一句话,王总如果要申报2024年度的境外所得,我们先讲美国。
简单的美国跟中国是一样的,对不对?所以美国的你比如说打个比方,我开了一个富图证券,里面有美股有港股,是不是?我这个美股我报的应该是什么?我报的应该是2024年的1月1号到2024年12月30号,这个没毛病,跟我们中国大陆是一模一样的,对不对?没毛病。
好,但是香港你要报什么?我就提一个直接的问题,2024年度中国大陆要申报海外所得,香港所得的覆盖周期是什么时候?千万千万注意,香港要报的是2023年的四月到2024年3月。为什么年度最后一天所在的公立年度是我国的纳税年度?这句话什么意思?我要你报我国纳税年度报的是2024年,所以香港也要报2024年。请大家告诉我香港2024年的所得应该看什么时候?应该看到2024年的三月。
那有人说2024年的四月份到2025年的三月份?因为他最后一天是2025年的三月,所以香港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是属于我们国家的2025年度。自己消化时间关系自己消化,所以人家税务局没说错,没说错,这个要注意。
另外如果说你分开申报,是不是每个国家他前期有对你做征税?你美股的话分红可能美国那边代扣了,你香港拿分红,人家香港已经交20%了。那我举个例子,我炒美股的情况下,你分开有分开的好处,什么好处?美股交了10%,那这个时候国内是不是补10%?
但是香港的部分是交了20%,那是不是香港的部分你是不是应该怎么样?你是不是应该不用交了?如果你能提供香港税务局已经帮你代扣20%的股息红利的所得税的话,回到国内还要补税吗?你不用补税了是不是?
但是这个东西有些时候税务局未必跟你说,对吧?未必跟你说税务局跟你讲的是你计划所得要交税,按照什么交税?自己去看个人所得税很少有税务去跟你讲,你自己去看中国大陆、香港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他不会告诉你。
但是现在我告诉你了,香港如果扣完税,拿到完税凭证就可以去什么以免。但是这个要纳税凭证,如果你自己提出来,税务局能不能拒绝?能不能说,这个东西不考虑,我们不允许避免,可不可以?不可以,但是他有一个权利,什么权利,让你提供他想要的什么凭证,他让你提供他想要的凭证,你提供不了。他说太麻烦了,数据太麻烦太理想,我提供不了。
然后就税法规定你要给我抵免,税务局能不能拒绝?可以,你不提供完税纳税的凭证,我就不给你减免,明明你可以抵免,你就是不配合我,我就不让你享受,可不可以?完全可以,就具有这个权利。所以说咱们企业自己要会自己要会。
好,接下来下一个问题,我们也有很多老板,他说我当时炒股的时候加了杠杆,我们朋友借了点钱,我自己有成本的这部分成本数据说不能扣,这个是不是不大合理?你看大家有没有看到陈老师给大家讲里面包括这个分年度加杠杆,一听就是实操案例,对不对?一天就实操案例,老板问的问题,借钱有杠杆成本能不能扣?
先看理理论,先看理论。理论说股票交易可以扣除成本是交易买家各项手续费、印花税、股息、红利、已交的分红税这个不确定,但不管怎么样,你有没有看到杠杆成本?是不是没有,但问题是这里有个手续费,是不是我说我银行借钱,这算不算手续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解释权在税务局,他不让你抵扣是不是?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杠杆支出原则上不被抵扣,是不是?原则上不被允许抵扣。但是我给大家一个小建议,我这里没有写海外股票的交易。
比如说香港,在香港股票交易它属于资本利得,在香港没有资本利得税。大家就看一下香港的现在香港的税务局网站可以下载一个叫做税务的条例,香港他们自己的税务条例,税务条例里面关于财产转让时,它有扣除成本,里面有列的非常详细的东西。这里面如果有的话,可以考虑去扣除。我为什么说这句话?大家看这个表,大家看一下这张表的设计,这张表的设计完完全全的实操,大家看一下这张表的第二行。境外收入情况里面,股票收益所得是不是有一个收入股?第一行说错了,出售金融资产所得是不是有个收入,有个成本,收入是不是就是你股票的收入,是不是你收入赚多少钱,是不是成本成本是多少?成本是不是买家好,我的问题来了,我发生了杠杆,我把这个杠杆成本结到成本里面,你觉得可以吗?
你觉得可以吗?但是我们前提是你这个杠杆是什么?你杠杆是准确的,对不对?是不是,填了再说,填了再说。那算不算你为股票发生的,对不对?借的钱全部用来投资了,这个利息支出是不是跟你炒股是相关的?肯定相关,而且直接相关,是不是?闲了再说。
为什么我说这句话?我说这句话那么自信的前提是,第一我没有停过。第二件事情是这个交易本身很自信的,就是真实的有转款记录,有转款记录给人家公司付利息。而且关键是人家公司利息收入还要交税了,人家还交税了,明白我意思吗?没有任何偷税漏税避税的嫌疑。
这个填完以后有人说陈老师我不敢,我不感情。那我通常问他,你不感情你怕的是什么呢?他说怕的是税局不让我扣,那不让你扣就不扣呗,能听懂吗?不让你扣就不扣呗,收入成本不都你自己填的吗?能听懂吗?
大家一定要区分,就是我前面成本和我成本造假,这是两个概念。没有的成本我网上瞎填,包括几年前我听过一个中介在外面干事的宣扬,说叫做人为的差价转核定。怎么查?
降准核定成本,自己乱填,收入填100,成本填99.9,这个是造假,这个是偷税。那我是真的融资融资。你说这个合理吗?咱们先不说税法规定,你觉得合理吗?合理,合理就填,是不是有人说柴律师,你不是说不能用合理不合理解释吗?你别忘了他是客户,他是老百姓,他不懂填了再说。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结果就是税务局说你不能调,我调出来不就得了,对不对?我调出来不就得了,对不对?
为什么填?第一,我跟我收入形成直接相关的要企,这不就类似于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为什么抵扣?肯定可以抵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这四个我协助的客户里面有两个我就填了,填完搞定了,睡觉觉了是不是,当然前提是你不能太夸张,对不对?你填完以后税不交了,填完以后你还是亏了,税务局再退点钱给你那你肯定不合理,对不对?那我借了投了这个加了30%的杠杆,这个杠杆按照利息给人家,也不是高利贷,正常的利息,扣了几十万的成本,扣掉了。
所以说这里在一个题外话,就是我之前有一个企业老板,这个老板特别喜欢干嘛的?就特别喜欢去参加各种活动,这税务、股权这个活动。还有一次他就跟我讲,他要跟我讲什么,他跟我讲,他说他说他当然会,他是年纪比我大很多,还有跟我说说小陈,他说我发现这是知识真的是越学越难。我说为什么越学越难?他说我周围一起创业的一些老哥们,他们我看天天吃的好,睡的香,没啥问题。
他们都跟我一样,要用钱就拿出来花一下,对吧?又怎么样去做一下。他说,我听了好多课,咱们沙龙、答谢会,我听了好多,我越听我越不敢干。我是财务跟我讲可以,我就怕。你看这就是这个道理,是不是?这就这个道理,你听的越多什么东西都不敢。
就比如说大家,比如说你如果不听我这个讲座,你跟税务局讲能不能合并盈利,合并纳税,税务机关不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按次的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被骗,只能被割韭菜,是不是?找个中介过来说我们帮你沟通,人家就用了柴律师今天方法沟通,我沟通好了,全部打通账交税,付钱,20万,被他割了20万对吧,我们今天的讲座你听完以后,你就不会被他割了,是不是?或许你这里有带银行的这个杠杆,杠杆弄完你这个以后,比如说借了付了20万的利息,那就省下4万块钱,是不是?
最差结果是税务局说我不同意,不让你扣,你跟他解释半天,解释不通,解释不通,那就不扣呗,你又没损失,对不对?你又没啥损失,所以这个是大家注意。在这里客户又来问了,说刚刚革命,我交易2022年、2023年是亏的,你怎么弄?也就个人所得税最大的bug,只能法定定额扣除,不允许抵扣什么任何的亏损,不允许抵扣有任何的亏损,这是一个bug。
正常来讲我有利息支出可以让我抵扣,但是你不让我抵扣,这个是一个bug,这个要注意。这个我已经讲完以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海外所得申报对咱们企业的反思。什么反思?我们看一下我们的反思就是我们的规划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我们的规划哪里出问题了?
第一个就是错误的身份理解,丑的身份理解。在我们的视角里面,我们让客户去办各种各样的身份,尤其一些香港的一些机构,搞什么香港身份什么的,那很重要。但是它只是一个前提,它不是一个唯一。站在功利性的角度,你这个身份规划,其实所有的东西移民公司就够了,做什么规划?前面昨天讲我们买什么保单,不用买。买本护照就得了,国外的钱换换会,甚至有些人通过地下钱庄,通过对敲的方式不合规,但是搞个身份就搞定了。但是大家注意,这是一把钥匙的,一把钥匙开不了,所有的锁也是抽着纸巾里筋,抽着纸巾里金。
我们总是认为交易是资金大一点,我们就怕我们就怕资金的转账。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个本身的这个商业的逻辑,资金层面如果这东西就是不交税的,或者说这个东西已经完税了,我的资金的安排那就是合理的,可以去操作的,有什么不可以呢?但在传统的跨境的业务当中,现在有一种就是我找一个外国人,这外国人是我的亲戚对吧?
他享受当地政策以后把钱给我,你说可不可以呢?这件事情说实话心理层面很难接受,你小子就钻了个漏洞。还是用几年前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看着很气,但是就没有办法。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不是税收的问题是商业的问题。为什么要给他钱?你一个外国人在海外收了几百万美金,为什么给一个中国人?考虑完以后再考虑税收,不要考上来就税收。我作为一个税务师和律师的双重身份者,我都让你不要先考虑税收,先考虑业务。这个其实也是各位高净值个人的思维,先考虑赚钱,再考虑里面的税收成本。
第三,错误的税法理解。所以说法定是征税的唯一前提,不叫第一。经常有客户来跟我抬杠,包括一些专业人士跟我抬杠,说某某专家说这个要交税的。还以为他是谁啊,人家开玩笑,笑着说,他以为他是谁?他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说的法律人大制定或者人大委托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制定。
如果是税务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务院国国务院授权的下属部门并国家税务总局来制定,哪怕是最低层面的地方的税收文件,地方税务局来制定是不是?但是税务局制定有规则,你只能规范行为,不能新创税种。按照某一些具体的交易行为要交税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算上税种,总局层面保单和红心的收益现在都是不交税的。在地方说我要创造,我要征税可不可以?不好意思,违法,这个你要知道,更不是什么专家定,国外国外有规定,不看美国、香港、中国香港怎么规定,管我们中国大陆城市。
最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我们以前有一个客户跑去税务局,跟税务局讲你们太不合理了。税务务局就在我们上海,在上海税务局讲你们太不合理了。上海税务局说我们怎么不合理,他说人家香港和新加坡这个都不是分红两道税,什么意思?是公司交25%分红到个人还有20%,香港就没有20%。你不合理,你为什么不能学学人家?一句话就把这个人弹回去香港香港,那你去香港,是不是,你去瞎搞,对不对?你去新加坡好,你去新加坡,你不要待在大陆,对不对?大陆咱们就这个规定,对不对?
那你反过来想一想,人家好的不征税的我们不选,对吧?因为我们没有规定,对不对?那人家征税的我们也没规定,是不是这个逻辑当然从我们讲课来讲,讲不征税其实不怎么合理,对吧?我跟大家讲征税其实我是最安全,我就说征税对不对?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你要服务客户,你得把正确的东西告诉他,这些东西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保单的分配,什么东西,就是不交税的,就是不交税。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案例之前我们先看理论,就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CRS交换,为什么要交换?我们关心的就是两个点,第一个就是到底会不会交换,第二个就是到底要不要交税,是不是这两个问题?我们的老板我昨天给大家分析的时候,我就想停留在第一个层次,最好不要叫。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先防第一层,最好不要交换,对不对?但是如果交换我们交不交税?理解清楚以后,如果不交税,咱们也是安全。所以我给大家拆了几个行为。比如说花钱买保单,花钱设立海外信托,设立财产权信托,取得香港公司同理分配取得新的数据分配是不是就这五个情况?
当然大家可以补充一点,就是保单终止保单的终止。保单终止要拆分成两个方面,就是什么呢?就是保单的拆分或者是保单的转让。给大家补充的是为什么要改?补充是我自己给大家做完这一次的,我特地给这次直播给大家准备这个讲义。准备完以后一个超高净值客户他来做一个咨询,他买了个香港保单,某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在做保单拆分。两个女儿,小女儿她自己帮他拿着,大女儿现在一部分大女儿成年还得大娘,要不要招谁,要不要教训再谈这个问题都会给大家讲到,绝对实操,第一线的实操。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案例,大家不要着急。这个案例我们会讲。首先的话来看海外保单,海外保单的情况下是怎么样?海外保单情况下咱们先说结论,就是现金价值的保单,那肯定要上报。你说香港买一个保单,比如香港的,咱们随便说某家保险公司,你买个保单是一个分红类,是一个储蓄投资类,肯定要没毛病,没毛病。但是如果是纯定期寿险或者是意外险,他没有现金驾驶,那就不成功,不是吧?
更加关键的是,大家看中间那一段话,我给大家补充的说如果说你是一个什么消极或者是被动非金融实体passive NFE。什么叫被动非金融实体?就是你这家实体还在海外,没有主要的经营业务,你都是投资行为,你都是被动所得。比如说收租金、收管理费、收股息红利,那就属于passive NFE。你如果是passive NFE,他要干嘛?他要去穿透。如果穿透成中国税务居民,那就怎么样,那就税务局这个账户余额就会被交换。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很多香港方面,他可能会给你出一个方案,什么方案呢?就是让你这个个人海外去开一个BVI公司。注意,我们在讲这个东西其实已经不合规了。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中国籍的个人,中国籍我是指中国籍的个人。你自己要去海外开公司,你要走相关的流程,对不对?无论是ODI还是37号,你要是走流程对不对?我们假设他就这么干了,他开了个公司,开了个BVI用BVI去持有保单。
香港那边的中介告诉你说,BVI控制保单,它上面是BVI香港这边保险公司是不用交换的。不对,为什么?因为这家BVI本身是一个passive NFE能听懂吗?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税务局,中国大陆的税务局如果说他知道你有一张保单信息的话,或者说他前提是什么,他就可能本身这个银行的账户不是中国大陆税务局,是香港这边的银行。他看到你上面的NFE情况下,它通常来说是要让你提供穿透的这个信息的。
也就打个比方,比如说我在香港这个汇丰银行,那这个汇丰银行网上看的话,他看到BVI。一看到BVI他第一反应是什么?肯定是个被动的,对不对?他网上穿透是个中国的税务居民,大家想一想也就意味着什么?也就意味着对这个香港的汇丰银行来讲,他的账户的实际持有人是谁?名义持有人肯定是BVI,但是实际持有人就是什么?就这个中国的个人,所以他需要交换,明白我意思吗?所以你通过搭架构去避免交换这件事情。
如果你中国这个中国人本身的税务身份或者是护照国籍也好,还是什么永居也好,不做任何的调整,不做任何规划的话。你单纯通过一个空壳公司,税收洼地公司去持有保单,没法避免CRS这就是保单,就保单也就保单大概率是被交换回去的交换回去的。但这里面大家注意几个点,大家注意几个点。
第一个点就是回去的保单分配收益现在是不交的,现在是不交的。当然有些客户他找我之前可能已经被什么已经被这个brainwash,或者说已经是受不住这个压力去交了。那交就交了对吧?交就交交当然是没问题的,对不对?交没有风险对不对?
如果你没有教,我告诉你,我教你两个话术。第一个话术是什么?第一个话术第一就是这个分红分红我们前面在上半节课讲过,股息红利是指持有股权或债权。
大家想一想,我一个投保人,我跟保险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投保关系对吧?我跟保险公司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吗?什么叫债权债务?同志们,债权债务是一个固定回报,对不对?你欠我钱你得还我,你不还我你得付利息。利息是大家说利息是固定还是浮动的,你常规理解一下,你是固定F的,肯定是固定的。
是不是这个逻辑?好,如果是股权分配是不是红利应该都是给我的,能听懂吗?好,那我我我问大家问题,我问大家问题,这个保险公司给投保人做保单收益分配的话,第一他他自己拿着你的保费出去做投资,他是不是赚钱了?我就问你,他赚的钱全部给你分配吗?对不对?好,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保险公司每年分配由保底,我们国内保险公司和香港保险公司最大的差别对不对?还有年底保底吗?我们国际保险公司、香港保险公司,香港保险公司最大的一个局限性就在于它没有保底,是不是?我们是不是很多我有很多国内的小伙伴来跟我说,香港他们的优点就是有时候收益比较高,对不对?缺点就是它这个安全性、稳定性不如咱们国内的保单,是不是?那没有保底,对不对?那没有保底的话就叫利息,那也不是利息了,是不是这个逻辑?
另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哪个点这件事情我要我说句结论,就保单交税这件事情上,咱们国内保险公司和香港保险公司是一条船上一遍不行。为啥保单分配你想一想,保单的红利分配,如果你把它解释成分红是不是有扣缴义务人的,是不是?那我就问大家问题,你说保单分配的后脚佣人是谁?保险公司是不是保险公司国内的保险公司,香港保险他都是扣缴义务人,对不对?
好,那我问个问题,我问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你说我最近那么多前面那么多年保单分配没有纳税,税务局第一个找肯定找到高净值个人,对不对?你没有交税,对不对,我让你补税的。
我想问大家问题,咱们税法当初是怎么规定?咱们税法规定是不是说有扣缴义务人的,应该是扣缴义务人的扣缴。我想问一下,咱们今天来学习的有些是香港,可能你也做一些香港保险公司的业务,对不对?有可能也是大陆的保险公司。
我问你,你帮人家客户扣缴了吗?你没有扣缴对吧?你没有扣缴触发了什么规定扣缴?有人没有按照规定扣缴的应承担未扣缴税款总额50%到3%倍以下的罚款。说明什么?你保险公司也有责任。能听懂没?所以这个是大家特别要注意的,特别要注意。
所以我们这讲的海外保单,其实从性质上来说跟国内保单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我们讲海外所得,我彻底标题加了海外保单。但是你千万别觉得说,这都是海外保单事情,我境内保单没问题,境内保单也有问题,你境内没有分红险吗?我想问一下,现在比如说打个比方,我们八月份以后马上2%了,对不对?以前3% 3.5%,我就问你三年,我每年他把钱拿出来,你要要不要要不要交税,肯定不交的,是不是不交的?所以这个要注意,大家是一条船上的,海外和国内是一样的。
来接下来海外信托要申报什么?信托在CRS框架下被视为实体账户持有人,也就意味着如果你的信托本身是一个当地的税务居民,那就不申报,对不对?但是信托本身不申报不代表其他信息,不申报还要申报什么?他是把委托人、受益人和其他控制的个人能听懂没?也就意味着比如说张老板,我们前面的王先生,王先生设立一个信托,这个信托就要交换回去的。明白我意思吗?交换谁交换王先生,王先生再交换谁?交换受益人生源小王,小王交换回去是不是?
再比如说你信托里面有一些保护人、监察人,比如说咱们信托角度来讲,比如说这个海外的信托里面,比如说香港的信托与香港的信托可以有一个什么?有一个投资决策。投资管理人,咱们最近的这最有名的一个案例,不就是这个人社方他的案例不就是投资管理人,对不对,这不是投资管理人,对不对?包括一些BVI信托,可能BVI信托他自己指定很多人员,保护人、检查人、监察人有很多对吧?这些人都要什么都要交换,对信托实际有控制的对吧?
什么叫这个保护人有限制?就信托公司他做出一些行为,我不满意,我撤销,我不要你干,是不是?那是不权利很大,那你也要求还也要求还受益人更不用说了。
好,这里我提一个东西提一个这个跟主流观点不是主流观点,就是说跟你有可能听到又不一样。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说信托收益可以不用交税,但是如果委托人和受益人是一个人就要交税。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观点?完全瞎扯淡完全瞎扯淡。这个东西你要看啊,这个交不交税不是看人,你明白我意思吗?交不交税和人有什么关系?交不交去看这个行为,这个所得的类型能听懂吗?能听懂这个意思吗?
好,我给你举个例子,我给你举个例子,你比如说你比如说我现在公司是做做保险的对吧?他们都是保险业务员,或者我公司银行,我都是银行的这个理财的VIP,对不对?好,我给这个银行理财的VIP打个比方,我给这个理财的VIP的这个小王,而且今年做了一单非常好。我给你我给他发了一个100万的年终奖,大家告诉我要不要交税,要不要交税?肯定要交税的,对不对?按照什么交税?工资薪金是不是?收工资薪金交税。
好,我现在换个方式。小王这个小王说这样,我我我我我跟我老公有约定,年终奖都不是他来帮我打点,比如说老公比较会炒股,是不是?小王说公司你现在这样年终奖不要打给我,打给我老公,那我就问你,公司要不要代扣税款,要不要代扣?当然要代扣,当然要代扣。这什么性质?这性质就是公司薪金,是不是?
我能不能说,我能不能说,小王是你员工,所以要代扣个税。这个小王老公老李,老李不是你的员工,你不用代扣个税,能不能这么说,肯定不行的。这个东西经不起理论推敲的,你明白我意思吗?所以这观点不要有啊。
信托收益我非常确定告诉大家,现在就不征税了,现在就是不征税的,未来有没有可能征税?有可能有可能,甚至我觉得从理论上来讲,信托税率就应该交税,对吧?其实我们就等税务机关来出政策,包括怎么怎么去交税,怎么去交税,包括这个信托公司要不要做扣缴义务人,这个咱们有待税务局专门做规定来征税,是不是不存在什么,委托人和受益人是同一个人。甚至我还听说过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说委托人和受益人是一个人,这个叫视同分红。我觉得现在人人都想进全国人大是吧?人人都想立法是不是?不对的,没有这个说法。
当然了,话说回来,这种说法比较吸睛,听上去好像分析的很全面,是不是委托人受益人一样不一样,听上去,这个没听说过,很懂是吧?其实什么都不是,没有这个规定。那话说回来,如果税务局跟你讲,你受益人要,不管你受益人是谁,你信托收益就要交税。其实我们说,咱们讲到这里了,这个要交税方法很多的,是不是?
北京东城区税务局说你这信托就要交税,怎么要交税的?我就不信你没税交,你听懂我意思吗?我就不信你没税交。很多叫高净值是在国内通过自己股权控制其他公司有交税的,那你就交一点,能听懂吗?我没让你不交税,那你交一点,对不对?
这个海外所得这个信托税就不交税,对不对?但是虽然不交税,我自己企业我这个信托拿了两千多万,这400万的税我不可能交的。你没有规定,我交了以后就把这个事情做实了,对不对?你交了以后就年年要交了,对不对?但是我虽然不交税,但是税务局老师,我现在企业干嘛?现在企业在做税务风险的整改。我们以前确实觉得有一些东西可能有一些不规范的,能不能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做一个税务的自查,可不可以?我城区税务局大部分只要脑子是正常的,都会同意的自查。
自查完以后发现就发现好像给供应商送了两张购物卡,这没有交个税。组织员工各种活动各种活动发了很多礼品。甚至公司今天搞活动给员工发了金条,这个金条没有交过,所以欠了一些税,把这个税补交,一举两得。
一坚持了信托收益不交税。第二个完成了纳税的任务。第三,防范了企业未来的风险。把所有的风险点全部排查一遍,该交的交,该补的补,写好说明,自查报告要求补税。
你说这个情况税务局欢迎不欢迎?不说了,不说了。实操和理论totally different,generally without any idea.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什么高净值客户。
我们看一下老王,我们先来看老王,老王2023年取得香港身份,2024年买了岛国护照,大陆户籍保留,那这个时候老王在海外肯定通过找了一个香港的中介,开了个BVI公司,一个香港公司,对不对?这个情况下咱们正反两面都给大家讲一讲,从理论层面这东西是有合规瑕疵的。以香港的临时身份证或者是这个岛国买护照,这个你依然避免不了。你是中国中国籍,是不是中国大陆税务居民。所以很多情况下从反面讲,刚才是正面,正面就有瑕疵,对不对?
从反面角度来讲,这个老王干嘛?很可能现在的食物当中怎么样,他就不是老王,他叫吉米,他叫Richard,什么意思?这护照里面名字是不一样的,能听懂吗?能听懂吧?他是香港公司,通过BVI公司去开户的时候,他的名字不是老王,他的名字是Richard。Richard去开户,那你说你说回来的时候,这个资金提供的时候,是不是知道这个Richard就是老王,我觉得是知道的,我觉得是知道的。
但现在移民公司很多的中介,香尤其香港一些中介,他在推这个业务去卖什么?卖几个护照。第一个是叫多米尼克的护照,现在推的最多的是三个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个是岛国护照,岛国护照岛国什么岛国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基茨、格林纳达这些岛国护照,这两个护照这是第一个。
这个风险等级几星?风险等级是五颗星,五颗星基本没啥用。为什么没啥用?现在香港所有的银行,你BVI不管,因为BVI公司可能你户也可能开在香港,对不对?你去开户的时候,人家香港让你要勾那个税务居民的身份,对不对?你勾哪里我们很多移民公司说,你拿着圣卢西亚或者你给我上龙虾,对吧?听上去挺合理,但实际不可能。
香港香港的银行,汇丰、渣打这些银行,中银、永龙。人家问你说,你说你是圣卢西亚的这个税务居民来这样,咱们也不做什么税务居民核定,咱们前面讲的很复杂,你就给我提供一下过去一年你出入境圣龙虾的记录。有没有?没是不是银行出于合规的角度,不会让你这么填的。明白我意思吗?
好,这是五星级的风险。第一个移民公司推的项目,第二个推什么土耳其,为什么推土耳其?为什么是土耳其?等于这样老王变成Richard是不是,本来是一个年轻小生,现在什么?现在是一个胡子拉碴的一个土耳其人,是不是,不叫Richard了,叫伊尔汉是吧?伊尔汉,这个改了名字是不是,这是一个东西。另外什么?另外现在推的最多的一个东西,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叫做马来西亚税号。
有没有听说过?马来西亚税号,他什么逻辑呢?说我马来西亚买本马来西亚的护照,然后怎么样,然后我给你提供一个你的这个税号,这个税号是什么?他不是中国大陆的税号,你是一个马来西亚的税号,那你就不要被交换了,自己判断这里不给钱,这个确实没给钱,确实是有客户成功了。但是从我律师角度,我觉得有风险。当然因为是律师比较谨慎,对不对?但是确实是有人做成功了,所以这个大家自己考虑自己考虑。
那么这个资金怎么出去?他进入公司钱出去对不对?进进公司钱出去,钱出去情况下他干嘛呢?这个钱要么就自己直接拿钱,对吧?拿钱怎么拿呢?就是从BVI拿或者从香港公司拿,要么从香港公司借钱。有人说股东借钱不是有风险吗?注意,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架构里面老王他不是股东,老王他不是香港公司股东,他不钱不就出来了吗?对不对?
算不算避税?我觉得算,但是也没办法,对吧?那必就必了,对不对?还有一种方式是什么?这个香港保单,它不是用自己把钱拿出来,为什么?因为老王听过,比如听过柴律师在讲课,这个虽然是海外身份,但是他是中国大陆税务居民,所以钱到了老王账户,老王属于分红。老王是不是要交20%个税?也要交,对不对?
然后说算了,本来跟保险公司讲钱拿出来我来买保单,现在不是的。老王说这样我让项目公司给我付款的,可不可以?悄悄说一句,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可以,很多保险公司都可以。而且这里,你想一想,我让香港公司代我支付宝,他算不算一个借款?算,但是我是不是香港公司股东,老王是不是香港公司股东,不是无所谓买,对不对?
当然除了保单以外,我们说信托也可能做钱拿出来做信托,或者让其他公司做信托也是可以的,是不是?甚至上面都不一定是老王,为啥老王自己不想买护照?老王找了他的朋友林总,林总是个香港人。你说林总能不能带他设立信托,可不可以?安全程序游戏系统公司也可以也可以也可以操作。当然财产权信托里面他要把境内公司转过去,这涉及到财产转让的问题。大家看最左边BVI公司转让,BVI公司转让的话怎么样?理论上我们如果我给大家讲税法的理论课程,我说这涉及到非涉及到什么?
一方面你是居民个人,对不对?你要交税,即使你是香港人,你申请香港税务居民,中国大陆非税务居民也可能交税。为什么触发叫非居民个人股权转让是不是也会交,但实际上风险很小,为什么?因为你把香港公司给变掉,境内公司就知道了。但是我现在变的是BVI上面能听懂吗?信托公司肯定我转BVI,把BVI上面的股东,打个比方,我把股东设在另外一个BVI比如说BVIX那BVIX的话成为现在我图里面BVI公司的股东。连香港税务局都未必知道,更何况是中国大陆税务局。
现在的玩法,其实国内也是一样的道理。国内当然咱们要做的是税务的节省,对不对?这个以后讲到国内的税务的时候再给大家分享。当然从海外角度来讲,你转让海外通过这个方式,通过信息的一个防范,其实是可以规避很多问题,很多问题的依然是可以操作,无非就是CRS哪怕交换回去。
我已经说了,保单和信托是不用担心目前不用担心理由依据。我想通过这几个小时的讲座,我给大家都有了铺垫都有了铺垫。最后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税务的政策。比如说买保单和信托,你只要做到一点,咱们讲的严谨一点,你资金是完税的就可以了,你是完税资金买的就没问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如果设立财产权信托,那就涉及股权交易最大的风险。
有时候我就跟客户讲,有些客户说你不要跟我什么打保票,不要吹牛,你就告诉我我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来告诉你最坏结果,最坏结果就是你要交易到股权转让的个税,对不对?这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关于保收益的分配,生育分配是分红类规定,没有征税规定。注意注意,不是免税,也不是不征税,而是没有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法里面没有税法规定,咱们就暂时不交,暂时不交,以后有规定了再交。信托保单一模一样。
最后在信托运营层面,由信托公司包括运营大陆有教书规定管理人3%的增值税,但是这个政策没有适用到海外的系统。海外信托信贷管理该怎么交就怎么交。你我帮你管理一个香港公司的股权,你向公司该交税要不要交?他不要交,对不对?但是大陆的资管计划和管理人还有3%的增值税,这是大的。所以给大家做个总结,三句话。
第一句话前提是身份筹划,未雨绸缪。这个身份规划不仅仅是买护照,办香港身份综合布局。这综合布局还记不记得我前面讲的一段英文,什么英文?Family ties and economic ties还记得子女教育和经济自己的业务模式,能够往海外去安排的做一些海外的布局。如果是国内,比如说我们接下来的海南自贸区,前两天刚刚出了海南自贸区的个税的优惠政策,你有没有想过做一些规划,是不是?另外个人习惯性居住,如果你真的有海外的布局的想法,海外资产配置的想法,那你是不是要规划好自己喜欢居住地,尤其是大湾区的客户是不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不是?
在身份规划考虑完以后,接下来是业务资金的布局,国内先搞定。虽然我们的讲座讲的是海外,但我认为我们大部分的高级个人风险是在国内,而且不仅是对企业。我们最后的时候插一个小花絮,一个小八卦。什么是八卦?有人问我,他说其实现在在外面炒美股,炒港股的大老板不少,为什么我就被问了,我朋友就没被问。我告诉你只有一个原因,你被问的原因就是你国内有风险,能听懂吗?人家老板可能就吵吵我没有别的业务,那可能找他,可能不找他。你国内东莞有公司,常州有公司,一看就是平时经常做一些不合规的规划,在偷税漏税避税的,做所谓的规划的不找你找谁?
国内的事情资金安排跟着业务走,不要跟着睡,不要先考虑税,先考虑业务,讲故事,按照故事把资金走好,接下来再来谈这个资金怎么交税,这第二个业务规划。第三个不要自己搞事情。第一要配合并且理解税务检查的合规程序和要求。人家来让你交税了,问清楚时间,什么时间要交税,税务机关让你630就630,不要去讨价还价。人家说630是有原因的,630之前就没有滞纳金,630以后就有滞纳金了。第二,理解征税的前提,合规缴纳,按有规定交税的,咱们按依法交税,没有规定不要自作多情。第三点最重要,不要用未来的不确定性惩罚现在的自己。问了很多专家,VIP的经理说这个东西可能要交税,怕得不得了,睡都睡不着,没必要。不要用未来的不确定惩罚现在的自己,现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合规纳税包含两个含义很重要,合规纳税是合规纳税税。第二个更重要,不交税的东西不要自己去交,这也叫合规。多交税是不合规,交对税才是合规。这个是大家特别要注意的,尤其是咱们服务高净值个人,要特别和这些高净值人士说清楚的。讲到这里我们的这一门的课程就和大家交流到这里。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