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待付款订单,请尽快完成支付

    历史搜索

首页 实战宝典 基金亏损客户维护与营销激活
播放

基金亏损客户维护与营销激活

价格: ¥130
学时数: 完成学习,可获得继续教育 2 学时 此课程不能申报CTP学时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基金亏损
  • 客户维护
  • 营销
  • 信心
  • 基金行业
  • 长期持有
  • 定投
  • 专家理财
  • 明星基金经理
  • 盈利
  • 营销技巧
  • 人性弱点
  • 基金投资策略
  • 熊市
  • 资管新规
  • 居民存款
  • 微笑曲线
  • 人性的弱点
  • 信息问题
全文摘要
课程深入探讨了基金投资中常见的认知偏差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特别是代表性偏差、损失厌恶和有限注意力等非理性行为如何影响投资者决策。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这些偏差如何导致投资者在面对盈利和亏损时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同时针对基金行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从信心建立、客户维护到营销策略的全方位分析,强调在市场下跌中,传统维护手段效果不佳,基金营销应更加注重服务和结果反馈,以协调销售与盈利之间的冲突。此外还分析了营销逻辑对客户盈利的随机影响,提醒不应过度归咎于营销动作,而应关注非理性行为对投资结果的潜在负面影响。
章节速览
  • 00:16
    基金亏损客户的维护与营销策略
    本次分享聚焦于基金亏损客户的维护与营销,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基金营销与客户双赢。首先,分析如何破解基金好卖不好赚、好赚不好卖的难题。其次,探讨当前环境下,针对亏损基金客户的具体维护与营销机会和方向。最后,强调在当前环境下,总结和分析过去经验,完善基金投资策略,以提升未来服务质量和业绩表现的重要性。
  • 01:51
    基金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市场影响
    对话深入探讨了当前基金行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与2023年市场发售情况相比,基金市场的发售额大幅下降,与2021年顶峰期相差约7成。除了市场整体处于熊市的现状,对话还指出了基金行业规模的显著增长,以及资管新规后各类产品逐渐基金化,导致基金市场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面更广,影响更深,从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效应。
  • 04:22
    基金下跌过程中传统客户维护手段的失效
    在基金下跌的过程中,传统的基金客户维护手段,如建议长期持有、定投分散风险和更换基金经理等,逐渐失灵。客户在面对持续亏损时,这些方法未能有效缓解其担忧或减少损失,导致客户维护手段在本轮下跌中效果不佳。
  • 06:34
    长期投资的期限与客户信心的维持
    长期持有在投资中被普遍认为是三年或五年,而在中国,大部分投资者倾向于认为三年为长期。然而,当投资者面临较大亏损,比如在三年内亏损33%,他们开始质疑长期投资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回本需要更高收益率时。随着特定主题基金如医药生物和新能源的大幅下跌,跌幅超过60%,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的信心开始减弱,尤其是在主题集中的基金中。这凸显了设定长期投资期限的重要性以及投资者信心维持的挑战。
  • 08:58
    基金定投在震荡市场中的挑战
    在客户期望两年内亏33%,并希望在五年内难以回本的情况下,客户可能会选择加大投资以求更快回本,但这可能导致更大损失。定投作为一种投资策略,通常能提供心理安慰,但在当前行情中,尤其是在医药生物等领域的定投,由于市场高位震荡,定投效果不佳,成本被锁定在高位,导致长期定投后收益仍为负,挑战了客户对定投的信任。
  • 12:31
    市场下跌中的专家理财困境与应对策略
    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明星基金经理的表现普遍不佳,例如某知名医疗健康基金近两年的年化回报降至负42%,令客户对专家理财感到失望。尽管业绩不佳可能源于基金规模过大等因素,并非基金经理能力问题,但当前市场形势导致龙头基金的表现令人失望。这种情况下,基金销售和维护变得异常艰难,且应对方法有限。面对困境,需要探讨如何重拾信心及寻找应对策略。
  • 13:51
    基金营销与客户盈利关系及解决方案
    讨论了基金营销与客户盈利之间的矛盾,指出客户在亏损基金上的躺平行为往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强调理财师需建立信心,理解基金营销与盈利的关系,以提供有效策略激活客户,促进其投资决策。
  • 14:54
    基金营销与盈利冲突的根源及解决策略
    对话深入探讨了基金营销与盈利之间的冲突根源,指出这种冲突源于卖方通过刺激人性弱点进行营销,而买方则需控制人性弱点以实现盈利。基金销售不同于普通商品,它不仅涉及销售过程,还需要长期的服务和结果反馈,强调销售加服务的模式。为解决冲突,建议从教育客户投资方法入手,而非单纯推销产品,以此建立可持续的营销策略,避免“收割韭菜”的短期行为。
  • 18:50
    传统客户维护手段在基金销售中的局限性
    传统客户维护手段在基金销售中失灵,主要是因为这些手段如长期持有、基金定投和专家理财,更多地被用于降低客户对风险的担忧,从而降低销售难度,而非真正的客户维护。例如,在医药类基金持续上涨时,客户可能担心其估值过高,此时销售方会强调长期持有的策略来缓解客户的担忧。基金定投则通过分散投资风险来降低客户的顾虑,而专家理财则是希望客户信任专业人士,这些方法实际上都简化了基金销售过程。
  • 20:01
    销售逻辑与客户维护的冲突及信息问题探讨
    讨论了销售方法从卖方角度出发可能与良好的客户维护手段相悖,以及在信息问题上,销售逻辑对客户基金盈利的不利影响可能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大,同时探讨了这种情况下职业价值的质疑。
  • 21:17
    热门基金投资策略的实际效果与改善投资回报的方法
    对话讨论了一种投资策略,即每年购买市场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然后次年换成新的前十名基金。原意是说明这种策略未必能显著跑赢市场平均水平,甚至可能带来较小的超额回报。对话进一步分析,即使这种策略在某些年份表现不佳,如2023年,其对整体投资回报的影响也并未如预期的那么大。因此,营销活动对客户投资回报的影响可能被过度估计。为了改善投资回报,对话建议应从总结过去亏损的经验中学习,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而非单纯追求挑选未来可能表现优异的基金。
  • 24:31
    投资亏损的主要原因及心理因素
    对话中指出,减少投资过程中的亏损比例能显著提升总体收益。导致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波动或营销影响,而是投资者自身的非理性行为,特别是从众效应、代表性偏差、损失厌恶以及有限注意力这四个心理因素。其中,从众效应被认为是基金亏损的首要原因,没有之一。这些心理偏差使投资者在面对金融市场波动时做出错误判断,进而导致亏损。
  • 27:09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的从众效应及其投资风险
    尽管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自发行以来实现了可观的年化回报和一倍的回报率,但投资者对其感到痛恨,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在2020年底至2021年期间,即基金规模暴涨至500亿时买入。这一时期正是基金的光辉时刻,而在此之前,其规模仅在几十亿左右。由于从众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跟随大众行动以获得安全感,导致基金资产在高估值水平上被买入,这并不意味着资产的真实价值或未来的回报。因此,投资时不应仅依赖从众效应带来的安全感,而需进行更全面的价值判断。
  • 30:27
    避免从众效应:投资中不买贵的重要性
    对话强调在投资中避免从众效应的重要性,指出买贵资产会带来超额损失。通过分析2021年初的医药行业高估值现状,指出在市场高涨时投资者不应盲目跟进。讨论了投资者在市场高位和低位时的心理变化,指出环境变化和趋势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但过去的趋势并不一定可靠。最终,强调独立思考和避免在高位买入是克服从众效应的关键。
  • 33:42
    理财师应如何帮助客户避免代表性偏差
    理财师在帮助客户判断投资时,需独立客观地分析,避免客户因心理习惯而做出错误决策。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可能错误地总结规律并据此做出选择,实际上却并未做出合理决策。例如,连续十次正面朝上的硬币翻转,第11次翻转的概率仍然是50%,这体现了随机性的代表性特征。理财师应帮助客户理解并避免此类偏差。
  • 35:10
    基金经理连续十年跑赢行业平均的几率及投资中的运气因素
    讨论了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在过去十年每年都能跑赢基金行业平均收益水平,那么到第11年他能否继续跑赢平均水平的概率问题。虽然直觉上可能认为该基金经理的能力很强,但事实上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贡献有限,大部分回报可能归因于运气。此外,中国基金在过去十五六年的表现虽大多能跑赢沪深300指数,但跑赢的幅度有限,平均回报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源于运气而非基金经理的技能。
  • 37:02
    基金经理选择中的代表性偏差及其影响
    对话强调了在选择基金经理时存在的代表性偏差问题,指出连续多年跑赢平均数可能更多是运气而非能力。讨论了尽管市场上有大量基金经理,但能持续表现优异的极少,且很难区分哪些表现是由于运气。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被误导,过分关注短期回报而非基金经理的真实能力,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有效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在选择产品时进行修正,以减少代表性偏差的影响。
  • 38:54
    基金投资中的损失厌恶效应
    讨论了在基金投资中,损失厌恶如何导致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亏损。通过分析两只基金—游戏ETF和医药ETF—的投资经历,指出了投资者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的不同反应。投资者往往在收益达到30%时便急于退出,错失后续增长,而在面对亏损时却选择长期持有,最终导致在盈利时只获得部分收益,而在亏损时则承担全部损失,长期来看,这种行为模式导致总体亏损。
  • 41:23
    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损失厌恶心理
    讨论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投资盈亏之间的高度相关性,特别是在面临浮亏时,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会导致其风险偏好上升。这种心理现象表现为投资者倾向于补仓,即使在已面临风险的情况下,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以期弥补损失。通常认为,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远大于对盈利的满足感,比例约为2比1。这意味着,投资者在承担一元损失的风险时,需要有两元的预期回报才愿意行动。
  • 43:05
    市场波动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市场上涨并实现盈利后,投资者面对调整时会出现损失厌恶心理,导致风险偏好下降,可能过早卖出以避免进一步损失。这种心理变化在营销中表现为亏损客户具有强烈的买入动机,试图通过补仓来弥补损失。然而,一旦投资者在亏损状态下平仓,实现账面损失,其风险偏好会大幅下降,产生强烈的市场厌恶情绪,倾向于选择无风险产品,且未来需看到市场大幅上涨才能重新吸引其投资。因此,建议在客户维护中避免让客户彻底平仓,以防止其在下一轮牛市中错过低位买入的机会,从而陷入持续亏损的循环。
  • 46:54
    客户盈利后风险偏好变化与营销策略
    当客户在金融市场盈利后,其风险偏好会显著上升,此时更倾向于接受高风险和个性化产品。盈利客户会将资金分为本金和“赌场上的钱”,后者用于更高风险的投资。利用这一心理,金融机构在维护客户时,可通过引导客户合理调整资产组合,以优化投资策略。同时,强调帮助客户改变投资过程的重要性,避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亏损。此外,客户注意力有限,偏好易得性和显著性的信息,这一特点可被用于营销策略中。
思维导图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