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待付款订单,请尽快完成支付

    历史搜索

首页 产品知识 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成因
播放

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成因

价格: ¥56
学时数: 完成学习,可获得继续教育 0.5 学时 此课程不能申报CTP学时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资产负债
  • 养老保险
  • 家庭资产构成
  • 财富管理
  • 偿付能力
  • 保险行业
  • 投资收益
  • 负债经营
  • 精算平衡
  • 金融化
  • 不确定性
  • 中国家庭
  • 资产构成
  • 房地产
  • 金融资产
  • 负债
  • 高杠杆
  • 保值
  • 宏观经济
  • 人口红利
全文摘要
深入分析了中国家庭资产主要集中于房产的现象及其历史、经济与社会背景。探讨了财富积累加速始于2000年,金融理财市场不成熟及房地产市场制度变革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回顾了保险业发展历程,强调房地产市场制度变革对公众资产配置的影响。从资产负债管理角度,分析了资产构成的单一性、房地产过度依赖及其背后的风险,包括房地产市场波动、高杠杆财务风险及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最后,提出养老保险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风险管理价值。
章节速览
  • 00:06
    从资产负债角度探讨养老保险在家庭资产中的重要性
    本次课程将从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养老保险在家庭资产中的重要性。首先,将解释资产负债对家庭的重要程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其次,聚焦中国家庭资产构成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其内部因素。第三部分将讨论现阶段家庭资产构成中所蕴含的风险,包括财富创造、利用、增值保值及风险等方面。最后,将从家庭资产结构的角度,深入探讨养老保险对于家庭资产的价值和重要性。
  • 02:06
    资产负债表大衰退理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资产负债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信贷问题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可能引发经济大衰退。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的资产负债表大衰退理论指出,企业大量依赖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当贷款产生的资产因市场缩水而减少时,企业面临偿还贷款还是再投资的决策困境,通常选择偿还贷款,导致恶性循环和就业岗位减少。举例说明,服装加工厂商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时,银行借款形成的生产资料收入可能断裂,产生资不抵债状况,企业家倾向于减少负债而非追加投资。在经济金融化背景下,杠杆率的提高在稳定时期有助于财富增长,但在不确定性增强时,市场主体更倾向于保持现状以避险,这对经济长期冲击较大。资产负债因此成为企业家和宏观调控部门关注的焦点。
  • 06:00
    保险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偿付能力
    保险行业作为一个负债经营的行业,遵循精算平衡的原则,关注资产负债的平衡和偿付能力的充足率。保费的收取与未来赔付的平衡是核心,而偿付能力的充足率代表了企业的风险程度。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保费,保持资金的保值增值,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和资产进行投资,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进行未来的赔偿。然而,如果实际投资所得远低于预期的利率所得,将导致偿付能力不足,最终可能导致保险公司无法进行保险金的给付。
  • 08:45
    全球寿险业的历史教训与偿付能力问题
    历史上,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寿险业均经历过因经济滞胀和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引发大面积的公司破产。美国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90年代以及台湾21世纪初的案例显示,预定利率超过实际投资收益是破产的主要原因。此外,国债收益率的下降对保险公司影响深远,监管机构近年来也持续强调保险行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行业系统性风险。
  • 11:40
    资产负债管理在个人财富增长中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理财工具的增多,资产负债管理在个人财富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负债的问题不仅影响个体家庭的财务状况,还可能在宏观经济形势或货币市场波动时引发严峻问题。通过合理管理和运用资产,如房产出租或变现,个人可以平滑收入流,实现财务独立和自由。财富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资产负债的平滑处理,保证在生命各个阶段都能有充足的收入支持必要的支出,从而达到财务安全性和稳定性。
  • 16:48
    中国家庭资产构成及其特点
    中国家庭的总资产从2011年的户均61.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19.8万元,固定资产持续增长。资产主要集中在实物资产,占家庭资产结构的80%,其中房地产和汽车占比最大。金融资产仅占20%,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占比超过60%,反映出了追求安全和稳健的投资心态。此外,住房占实物资产的60%,即家庭资产的74%,显示资产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上。
  • 20:05
    中国家庭资产与负债的高杠杆风险
    家庭资产的构成包括自身收入积累和通过负债形成的资产,其中房贷是主要的负债来源。资产最高的20%家庭的负债率最高,表明高杠杆在财富构成中占大比重,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个人风险。从宏观角度看,高杠杆增加了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和风险,因此政策上强调去杠杆。历史上,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也因高杠杆导致的金融危机而告终,显示了高杠杆的双刃剑特性。当前,中国家庭负债主要集中在房贷上,负债总额十年间翻倍,显示了民众使用金融杠杆实现财富增长的意识增强,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 25:24
    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对公众资产配置的影响
    对话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安土重迁观念对公众资产配置行为的深远影响,强调了土地在财富积累中的核心地位。此外,也讨论了中国财富积累的发展期,特别是从1952年到2000年期间,人均GDP增长缓慢,限制了资产配置的多样性。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开始有更多的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诉求。最后,提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两大红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28:59
    中国人口红利与财富增长历程
    中国经历了三次生育高峰,分别在建国后、60年代中后期及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制造和2000年后的房地产市场改革推动了两次财富创造的高峰期。中国的财富增长从2000年开始加速,人均GDP从7900元增长到8.57万元,仅用20年时间完成了美国近80年的财富增长路程。然而,早期由于财富积累有限,人们的资产配置行为受到极大限制。
  • 32:38
    中国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历程与限制
    中国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银行存款一统天下的局面到引入国库券、股票、保险等多元化金融产品的过程。早期,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保险业的停滞,限制了资产的金融化投向。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保险业逐渐恢复,但最初的发展侧重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并未得到充分发展。90年代后,随着美国友邦保险等外资保险公司的回归,人身保险市场开始发展,但更多被视为投资增值的工具而非风险管理手段。进入21世纪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保险的风险管理价值。由于金融理财市场的供给不足,限制了资产的金融化投向,导致人们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传统房产。
  • 38:52
    中国房地产市场制度变革与公众资产配置
    2000年左右,随着民众资产开始累积,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财产品供给,公众倾向于将资金投入房地产。此前,直至1998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主要由国家统一分配,不存在公开交易市场。1998年的房地产市场制度改革,特别是城镇住房改革和住房建设的加速,以及分税制改革,促使地方政府转向土地财政,从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突飞猛进。这一时期,公众对房产的投资大量增加,部分原因在于政策出台时公众已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加之长期文化制度的影响,导致资产配置高度集中在房地产市场。
  • 45:01
    房价飙升与公众房地产投资热情的循环效应
    从2000年到2020年,商品房平均售价经历了显著增长,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房价快速攀升,2020年平均售价接近6万元。房价的飙升不仅刺激了有刚性需求的人对房地产资产的配置,也吸引了大量已拥有资产的人群追求房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从而催生了温州购房团等投资热潮。从99年到2020年,全国房价累计涨幅达到480%,年复合收益率为8.16%,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涨幅更为显著。政策调整,如延长房贷期限和降低首付比例,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和公众的投资热情。然而,这一过程也蕴含着风险,导致中国居民家庭资产构成相对单一,大量集中在房产上,负债相对较大。这种资产构成和高负债状态反映了制度环境、财富增长时间维度、房地产市场改革及房价持续飙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思维导图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