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待付款订单,请尽快完成支付

    历史搜索

首页 产品知识 指数增强策略:量化私募基金的神器
播放

指数增强策略:量化私募基金的神器

价格: ¥118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指数增强策略
  • 量化私募基金
  • 资本市场
  • 私募基金
  • 公募基金
  • 量化
  • 股指期货
  • 期权
  • T加零
  • 被动投资
  • 主动投资
  • 超额收益
  • 贝塔收益
  • 阿尔法收益
  • 中证500
  • 中证1000
  • 行业指数
  • 指数收益
  • 市场方向择时
  • 仓位择时
全文摘要
深入探讨了指数增强策略在量化私募基金中的应用,强调其在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自2014年牌照放开后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角色。该策略结合被动投资与主动管理,通过跟踪特定指数并利用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分为指数(贝塔)收益和主动管理(阿尔法)收益。回顾历史,指数增强基金自1952年在美国出现,至20世纪80年代稳定发展,而在中国,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且发展顺序与美国不同,先有指数增强基金后有指数基金。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国公募型指数增强基金数量达223支,规模超1400亿元,至同年7月31日增至240支,规模达1936亿元,显示市场高度认可。超额收益与市场行情紧密相关,如2020年平均超额收益达13.94%。未来,指数增强基金在中国有广阔发展空间,尤其对于具备规模优势的基金公司,如易方达和富国,其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章节速览
  • 00:12
    课程导读
    私募基金自牌照放开后在探寻发展路,2018 年后量化工具出现助其找到方向。课程将讲解指数增强策略的定义、增强收益来源、优劣势与挑战、私募基金在该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还会传授挑选合适指数增强基金的诀窍 。
  • 04:33
    指数增强策略的定义与投资理念
    指数增强策略是指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这种策略结合了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旨在既能满足投资者对收益的追求,又能满足其主动管理的需求。通过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目标是在指数上涨时收益超过指数,在指数下跌时损失小于指数。在中国,这一策略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和接受。
  • 11:32
    从实例看指数增强策略的收益表现及特点
    以沪深 300 指数及对应指数增强公募基金为例,展示 2013 - 2023 年间,该指数增强基金跑赢市场获超额收益,但不同时段超额收益不同。接着介绍指数增强策略特点:基于被动投资兼具指数化与主动化;与标的指数偏离小;追求更大超额收益;因深度应用量化策略,借计算机算力、海外经验及人工智能发展得以发展 。
  • 15:56
    指数增强投资策略的收益来源解析
    指数增强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贝塔收益和阿尔法收益。贝塔收益来源于指数化投资,即投资者通过选择特定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或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或医药、电子等行业指数)获得市场或特定市场部分的波动收益。此外,定制化指数,如央视50或基于特定概念的指数,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得特定贝塔收益的途径。阿尔法收益则是通过主动管理,利用选股能力、基本面分析或量化指标筛选优质股票并赋予权重,从而实现超额收益。这两种收益相加构成了指数增强投资的总收益,其中贝塔收益通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18:44
    多元化阿尔法策略在指数增强基金中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指数增强基金通常采用多元化的阿尔法收益策略,避免依赖单一方法带来的风险。这些策略包括市场方向择时、主题或风格暴露、另类增强收益方式如打新和套利,以及纯粹的阿尔法策略,通过量化模型和因子选择实现超额收益。其中,纯粹的阿尔法策略在量化私募基金中成为主流,依赖于挖掘尚未被广泛利用的因子。这些策略的应用依赖于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机构的投研能力以及模型和算法的优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某些策略的收益可能趋于平均化,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超额收益来源。
  • 25:53
    指数基金与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历程
    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起源于美国,经历了长期快速发展,尤其在美国个人养老金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指数基金在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后,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繁荣,指数增强基金则在2000年后取得了显著发展。截至2022年底,美国的指数增强基金数量达到1069只,规模接近3500亿,但规模占比相对较小,仅为6.6%。这主要是因为指数增强策略倾向于选择较为偏门的指数以实现超额收益,且被认为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策略,因此在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中接受度较低。在中国,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顺序与美国相反,先有指数增强基金,后有指数基金。
  • 31:27
    中国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最早的指数增强基金起始于1999年,包括华夏金星和鹏华普普风,但因其增强比例较高,更接近于主动型产品。现存最早的指数增强基金是2002年成立的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型基金,该基金曾经历过多次更名和指数调整。近年来,指数增强基金发展迅速,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募型指数增强基金已达223支,规模超1400亿,且增长速度加快,至同年7月31日,规模增长至1936亿。在结构上,主要以跟踪中证500、沪深300和中证1000的宽基指数为主,其中沪深300规模最大,达572亿。机构方面,易方达和富国基金占据了约45%的市场份额,展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
  • 37:00
    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表现与策略分析
    这段对话详细分析了指数增强基金在不同年份的平均超额收益情况,指出其收益与A股市场表现密切相关。2020年因新冠疫情后市场急速下跌和反弹,指数增强基金获得了最高超额收益。对话还讨论了基金公司在发展指数增强基金方面的成本和优势,以及这类基金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最后,介绍了市场上流行的三种指数增强策略:固收增强派、配置选股派和量化分散派,并强调了私募基金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
  • 43:39
    固收增强、配置选股与量化分散派在投资策略中的应用
    对话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投资策略派别:固收增强派,主要由券商或券商资管利用自身券源优势进行融券获取额外收益;配置选股派,以公募基金为主,通过跟踪指数并利用5%的资金进行选股增强;量化分散派,以私募基金为主,通过全市场量化选股实现高度分散化投资。这些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不同方法实现超额收益,考验机构的选股和交易能力,尤其是量化策略通过挖掘和利用市场因子实现稳定超额收益。
  • 50:28
    主观和量化增强投资策略详解
    对话介绍了增强投资策略的两种主要方式:主观增强和量化增强。主观增强包括择时和择股,利用市场时机和选股来提升收益;而量化增强则依赖于团队的量化模型和算法,通过全市场选股或在指数成分股基础上增加非成分股来实现。讨论还提到了使用衍生工具、交易规则、打新、T加0交易和可转债套利等策略,以及量化策略中全市场选股和指数成分股选股的区别与效果。
  • 55:52
    量化选股策略:空气指数增强与传统指数增强的对比
    这段讨论主要围绕量化选股策略中的“空气指数增强”和传统“指数增强”策略的区别。空气指数增强策略虽然名字上类似指数增强,但实际上它并不跟踪特定指数,而是采用全市场选股,本质上是一个量化做多策略。相比之下,传统的指数增强策略有明确的跟踪标的,如沪深300或中证500,并对行业风格和市值有约束,追求的是指数的贝塔收益加上增强的阿尔法收益。空气指数增强策略则追求绝对收益,没有跟踪标的和约束条件,其交易模式与收入来源与指数增强策略有显著差异。
思维导图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