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待付款订单,请尽快完成支付

    历史搜索

首页 产品知识 指数增强策略如何“增强”收益
播放

指数增强策略如何“增强”收益

价格: ¥76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指数增强策略
  • 量化私募基金
  • 私募基金
  • 指数
  • 超额收益
  • 被动投资
  • 主动投资
  • 量化策略
  • 贝塔收益
  • 阿尔法收益
  • 对冲工具
  • 股指期货
  • 期权
  • 分散化投资
  • 人工智能
  • 行业指数基金
  • 指数增强收益
  • 市场方向择时
  • 打新
  • 套利策略
全文摘要
深入探讨中美指数基金与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历程及市场现状,指出中国先发展指数增强基金后指数基金,与美国路径相反。中国指数增强基金自1999年起始,至2023年一季度末,数量达223支,总规模超1400亿人民币,随后快速增至1936亿人民币。易方达和富国基金在规模上占据约45%市场份额。指数增强策略与市场行情紧密相关,通过固收增强、配置选股和量化分散三种方式实现超额收益。尤其量化分散派,即私募基金通过全市场量化选股实现高度分散化投资,成为私募基金领域的“神器”。随着金融工具的丰富,指数增强策略为私募基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结合被动投资与主动管理,旨在通过量化手段跟踪特定指数同时实现超额收益,展示了在中国资本市场背景下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章节速览
  • 00:06
    指数增强策略量化私募基金的发展与应用
    本课程介绍了一种既具知识性又能带来收益的策略——指数增强策略量化私募基金。这种策略被视为私募基金在量化领域的“神器”,特别适用于资金实力、人员和投研能力相对不足的私募基金。自2014年私募基金牌照放开以来,该行业一直在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量化工具的出现,尤其是自2018年后,如股指期货、期权及T+0操作等,为私募基金提供了独特的发展路径。课程旨在帮助学员理解指数增强策略的本质,并在日常投资中应用,以期实现收益增长。
  • 03:13
    多维度剖析指数增强策略
    课程将从五方面讲解指数增强策略:定义、增强收益来源、优劣势与挑战、私募基金发展现状与趋势、挑选指数增强基金诀窍。先阐述指数常见且为人熟知,指数增强是在指数基础上添加小策略。投资分主动与被动,人们起初追求主动管理战胜市场,后发现难以实现,便倾向被动投资 。
  • 07:30
    指数增强策略:被动投资与主动管理的结合
    讨论了指数增强策略,即在跟踪市场指数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管理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方法。这种策略结合了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优点,既能满足投资者对收益的追求,也能满足主动管理的需求。通过分散化投资,该策略能够降低风险,同时有可能实现稳定战胜市场的目标。尽管类比为带有涡轮增压的发动机有助于理解,但实际操作中增强策略的效果并不总是增强,也可能不增强甚至减弱。
  • 11:18
    指数增强基金策略解析及特点
    通过比较沪深300指数和一个专门挑选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公募基金的表现,展示了指数增强基金的目标是在市场上涨时获得比指数更高的收益,市场下跌时损失比指数少。这种策略在特定时段能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但也依赖于适应的市场环境。指数增强策略结合了被动和主动投资的特点,其中被动投资占较大比例,而主动投资部分追求超额收益。近年来,量化策略、计算机算力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这一策略的长久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15:50
    指数增强投资的收益来源与策略
    指数增强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指数的市场收益(贝塔收益)和主动管理的超额收益(阿尔法收益)。贝塔收益取决于所选指数的市场波动,如沪深300、中证500或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以及行业指数和定制化指数。阿尔法收益则通过主动选股能力获得,可能基于基本面分析、市场因子或量化指标,这部分收益虽小,但能提升整体投资表现。
  • 18:38
    多元化阿尔法策略在指数增强基金中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指数增强基金通常采用多元化的阿尔法收益策略,避免依赖单一方法带来的风险。这些策略包括市场方向择时、主题或风格暴露、另类增强收益方式如打新和套利,以及纯粹的阿尔法策略,通过量化模型和因子选择实现超额收益。其中,纯粹的阿尔法策略在当前量化私募基金中占据主流,依赖于独特的因子挖掘和高速交易能力。
  • 25:47
    指数基金与指数增强策略的发展历程
    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策略起源于美国,自1952年推出第一只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以来,经历了多次经济和市场的波动,逐渐发展壮大。尽管指数增强基金在美国的数量占比已达到三分之一,但其规模占比相对较小,主要由于该策略在成熟市场中难以获得超额收益,且被视为高风险高收益策略,因此对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吸引力有限。然而,对于追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指数增强策略提供了在特定指数上实现超额收益的可能性。美国的基金公司在这一领域竞争激烈,纷纷推出具有增强收益的ETF产品以吸引投资者。
  • 31:00
    中国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顺序与美国相反,最早在1999年出现,虽然早期产品已停止运作,但这些产品具有指数增强的初步概念。现存最早的指数增强基金是2002年成立的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型产品。近年来,指数增强基金的规模和数量稳步上升,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募型指数增强基金达223支,规模超过1400亿,且在四个月内增长近500亿。从结构上看,宽基指数如中证500、沪深300和中证1000最受欢迎。机构方面,易方达和富国两家公募基金规模占比达到45%,显示明显的头部效应。
  • 36:54
    指数增强基金的年度超额收益与市场行情的关系
    讨论了指数增强基金在不同年份的平均超额收益情况,指出其收益与A股市场表现密切相关。2020年超额收益最高,达到13.94%,而其他年份如2018、2019、2021和2022年的超额收益则相对较小。市场行情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超额收益的大小,市场行情好时超额收益较大,而市场下跌时则难以实现超额收益。此外,提到中国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前景广阔,相较于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39:37
    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在ETF和指数增强基金中的优势与挑战
    对大型基金公司如易方达和富国来说,规模优势使其成本降低,特别是在ETF和指数增强基金的投入上。小公募基金则面临技术和人员成本的挑战。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指数增强基金提供了不依赖个人经理能力的投资选择,降低了投资风险。对于机构投资者,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指数增强基金满足了其配置和定制产品的需求。而阳光私募基金,因其较少的约束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当前市场上最有动力和适合发展指数增强产品的机构。
  • 43:02
    指数增强策略的实现方法与市场派系
    介绍了指数增强策略的实现方式以及市场上的三个主要派系:固收增强派、配置选股派和量化分散派。固收增强派主要由券商或券商资管通过利用券源优势进行融券操作来获取固定收益;配置选股派则以公募基金为主,通过在指数内或外选股和交易来实现增强收益。
  • 46:12
    量化分散派私募基金的策略与实践
    量化分散派私募基金通过机制和规则上的灵活性,实现全市场量化选股,可同时投资上千只甚至两三千只股票,实现高度分散化。这种策略即使市场中个别股票出现大幅波动,对整体策略的影响也非常小。量化基金,尤其是私募基金,通过挖掘特定因子实现超额收益,这是市场主流的三大派别之一。其核心在于纯多头策略,考验的是选股和交易能力。通过找到具有超额收益的股票,并基于超额因子进行选股和加权,如价值因子、动量因子、成长因子等,以实现指数增强。
  • 49:17
    量化投资流程及主观增强策略详解
    首先通过因子挖掘筛选出优质的股票,并通过模型赋予这些股票权重,形成量化黑箱,这一过程考验机构的算法和模型能力。完成模型构建后,需进行回撤和权重、个股优化,以实现策略的稳定运行和超额收益。主观增强策略包括择时和择股,利用市场状况调整仓位或选择盈利性好的股票。另外,可利用衍生工具如期指对冲,以及通过交易规则如T加0策略和可转债套利来增强收益。这些策略不仅考验量化团队的选股模型和算法能力,也需考虑其对市场的影响。
  • 52:40
    量化选股与空气指数增强策略的对比解析
    量化增强策略通常不局限于指数成分股,而是全市场选股以实现增强效果,尽管部分策略会结合指数内和非指数内的股票。特别地,讨论了“空气指数增强”策略,这种策略实际上是一种量化做多策略,没有特定的跟踪标的,与传统的指数增强策略在选股范围、跟踪指数、约束条件及收益来源上有明显区别。空气指数增强策略更多追求的是全市场的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某个特定指数的增强收益。
思维导图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