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待付款订单,请尽快完成支付

    历史搜索

首页 私人银行 疫情后的移民需求
播放

疫情后的移民需求

价格: ¥30
学时数: 完成学习,可获得继续教育 0.5 学时 此课程不能申报CTP学时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疫情
  • 需求
  • 自然环境
  • 环境污染
  • 食品安全
  • 出入境便捷
  • 自由平等
  • 资产安全
  • 教育
  • 移民需求
  • 文化属性
  • 福清帮
  • 移民
  • 福清
  • 福建
  • 储蓄移民
  • 文件造假
  • 好莱坞
  • 华人商会
  • 潮汕
全文摘要
课程深入分析了移民需求的多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出入境便捷性、自由平等、资产安全、教育及社会需求变化等,强调移民是基于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和经济安全的个人与家庭选择。突出了'选择权'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移民趋势的全球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包括对太空移民的未来展望。同时讨论了幸存者偏差和英语教育对移民决策的影响,呼吁理性思考,避免对海外生活的理想化追求。最终倡导从人性和生活需求角度理解移民现象,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章节速览
  • 00:06
    疫情后生活认知改变与环境健康需求
    围绕疫情对人们生活认知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需求展开。讨论了自然环境因素,如雷暴天气、环境污染、空气质量等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老年人和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影响。此外,还提及了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疫情后餐饮行业的洗牌和从业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层次思考,以及消费者对食品成分的关注度提升。最终,强调了所有问题都应从两面性去看待,如澳洲、新西兰的蓝天白云与紫外线强导致的皮肤癌问题。
  • 04:09
    出入境便捷与自由平等的理性探讨
    探讨了出入境便捷性在中国历史和当前政治环境下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逐渐强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实行免签政策。然而,免签政策被视为一把双刃剑,其实施需谨慎考虑。此外也讨论了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强调了人们的认知局限性和对自由平等的合理认知的重要性,指出所谓的自由和平等往往源于个人的预设或对理想世界的想象,而在现实中的实践则需考虑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 06:17
    资产全球配置与人民币国际化展望
    讨论强调了资产安全和全球配置的重要性,指出个人和国家都在寻求资产的全球分散以应对风险。同时,提到了人民币国际化和资产自由兑换的逐步推进,以及对政府放宽外汇管制政策的期待。讨论还涉及消费降级和资产缩水的问题,强调了获得更多的投资选择和身份配合的必要性,以方便在当地进行投资和满足资金出境需求。
  • 07:43
    中国教育改革下的家长迷茫与新教育理念
    随着中国教育政策从“教育内卷”到“双减”的转变,家长和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迷茫。以前,特定的教育方法或技巧被视为少数人的优势,但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掌握了这些方法,导致竞争更加激烈。然而,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确定未来的教育方向。尽管高考和中考体系未变,家长们开始思考是否应让孩子更早地进入国际学校或出国留学。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如重视体育和减少近视等开始被引入,增加了家长的选择难度。家长在考虑是否先取得海外身份再带孩子读书,或者单纯留学,甚至以某种身份回国,这些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 09:15
    70年代至今中国移民趋势与原因分析
    围绕从70年代至今中国的移民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展开,特别是不同国家对中国移民的吸引力和影响。讨论提到了从公派留学到个人移民的各种形式,以及不同时期人们选择移民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等。此外,还讨论了移民目的的多样性,包括探亲、工作、教育以及经济和政治因素。特别提到了近年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移民目的地,如孟加拉国,并探讨了人们选择这些国家作为移民目的地的各种因素,如作为跳板或华人群体的规模。最后,讨论了移民政策的变化以及一些通过非传统方式留在国外的现象。
  • 16:36
    全球华人移民趋势与生活选择需求
    探讨了全球华人移民的趋势,特别是出生率下降可能促使更多人选择入境中国,包括体育规划运动员、科研人员以及出于生活选择的人。移民不再仅限于商业或投资,还包括留学、技术移民、雇主担保、劳工输出及家庭团聚等多种方式。从需求的角度看,移民行为映射到人的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等基本需求。移民需求被解读为一种生活选择权,即个体有选择是否能更方便地出入境、提供更好的环境给孩子、保障资产安全、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等。通过例子说明,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人们会根据对地方的信心做出生活选择,体现了人性需求的满足。
  • 20:19
    全球华人移民趋势与生活选择需求
    探讨了全球华人移民的趋势,特别是出生率下降可能促使更多人选择入境中国,包括体育规划运动员、科研人员以及寻求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移民不再仅限于商业或投资,还包括留学、技术移民、雇主担保、劳工输出及家庭团聚等多种方式。从需求的角度看,移民行为映射到人的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等基本需求。移民被视为一种生活选择,旨在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更好的环境、资产安全和优质医疗服务,体现了人性对选择权的追求。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出和广州的流入人口对比,说明了在环境变化时人们会基于对未来的信心做出生活选择。
  • 25:12
    避免认知偏差:理性看待国内外生活差异
    讨论了在考虑国内外生活差异时需警惕的认知偏差,特别是幸存者偏差和语言教育的影响。指出能力强的人无论在国内外都能得到社会认可和良好生活,但有问题的人不应幻想逃避问题。强调理性思考,避免被幸存者偏差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并提到英语教育和英美国家移民法系对语言输出和控制力的影响。
  • 27:21
    语言学习、文化输出与未来移民的思考
    者讨论了通过学习国外语言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文明复苏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语言学习在文化输出中的角色。他们表达了对于国家逐渐弱化英语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的赞同,提倡学习多种语言。此外,讨论还涉及了未来移民的需求,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移民可能性的影响,例如移民火星的可能性和科技在未来决策中的角色。
思维导图
原文
第二部分的时候,我开始的时候提过这样的一个东西,就是我来引入一些话题,这些话题是离我们现在生活还比较近的——疫情过程当中、疫情后,来改变我们的一些认知,然后同时我们也可以做一些预期,这个预期实际上就是需求的来源:我们到底能够获得什么样的需求。这些是我列了一些作为从业者,以前经常用到的一些话术。我必须得要说,我聊到这些东西以后,我已经开始进入了审美疲劳,毕竟这些东西,似乎是一个移民行业的一个入职者,他们都会去尝试和客户产生共鸣,去能够想办法去聊的一些东西。那我们可以在一起回顾一下:
自然环境。说句实话,在内蒙由于雷暴天气,导致蒿草的花粉,带来的当地哮喘和北方华北地区大量的人的过敏性哮喘,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次灾害类的(可能这个措辞不太准确),但是它毕竟是一个自然环境造成的这样的一个身体的不适。而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来讲的话,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他一定会开始思考,我到底要不要换一个地方去住。
环境污染。从水质到——像我这一次在青岛的时候,我就发现它那里由于水里边的富含各种的这种矿物质,导致它的水植过于茂密,大家想下海都很难,整个海面上都是被这种绿植覆盖了,这是一种污染。还有就是北京,实际上现在已经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它还是有PM2.5和各种的这种空气污染存在,这个空气让人带来的各种不适,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病的话,带来的这种身体的影响,是依然存在的。这个和国外的那些——他们已经把这些产业都转到境外了以后,所以他们的空气自然会好嘛。你可以看到的就是澳洲、新西兰这些国家,它的气候确实很好,蓝天白云,紫外线也很强,所以它皮肤癌又很严重。所以真的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从两面去看它。
食品安全。现在这两天在聊的就是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从口味到食品安全。其实如果从管理上来讲的话,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把整个流程严格监控,能够做到——我瞎说,可能全部都能够拍照,然后做到让家长放心,食品安全不是什么问题。而且随着疫情时代,有大量的餐饮行业在疫情过程当中被洗牌洗掉了,而新起来的这些餐饮行业从业者,他们实际上无论是从品质上、从价格上、从文化属性上,都在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因为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存这种压力,到底能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所以对于食品安全来讲的话,公共环境当中的食品安全,以及我们可以买到家里的这些食品,应该说我们在进步——至少从我来讲的话,我身边很多朋友来讲,他在买一些东西的时候,开始看配料表了,严格地去看什么这个甜啊、那个剂啊、那个什么脂啊、什么各种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大家都已经开始有这种认知,有这种专业知识,可以去看它了。
空气质量。这个是刚才我提到的PM2.5。
出入境便捷。实际上由于我们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实际上一直处在一个被大国打压的情况。我们如果回顾历史的话,可以看到我们和美国、和前苏联,都有交恶的历史,而他们所能控制的全球的政治势力,对于中国来讲的话它的打压,那是我们在弱国无外交到后来逐渐强大的过程当中,是在逐渐转变的。如果大家现在去看一下近期的新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给我们免签,而这个免签实际上也是一个双刃剑,这个必须得要承认——就是一旦哪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敢于对中国进行免签的话,带来的后果,从目前我看应该还不适合。所以出入境的方便,这个是很多人都愿意去考虑,也是我们现在确实现状当中,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自由平等。这是我特别要谨慎地去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作为人来讲的话,人的本身的能力是有局限性,他又有很强的这个——怎么讲,信息的局限性。有些时候所谓的自由、所谓的平等,更多是来源于他自己的一个预设,或者是想象的完美世界当中的东西。而对于这种完全不去控制的,就像什么政治正确当中所带来的这种荒谬的一系列的——无论是种族还是性别,还有法律层面上的一些所谓的自由,再到他们认为被限制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是在公共利益当中,是必须要进行执行的东西。这些认知大家实际上是见仁见智,而且是有很多需要——绝对不是今天能够提供出来完美方案的一个事情。所以我更希望大家就是,对于自由平等这件事情,能够有一个更合理的认知,大家不要认为,我今天获得了一个信息,认为这个东西就是自由的,我就可以在国外,可以自由地去做这些事情。我可以这样去讲,在真实的世界当中这是不现实的,不是你想象当中那样。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资产安全)。作为国家层面来讲的话,我们都在想办法去把资产进行全球配置,然后包括人民币要走出去。而作为个人来讲的话,我们可以看得到是现在消费降级,看到的是我们主要的资产在不断地缩水,那我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这种投资选择的时候,有些时候可能配合一些身份,确实是更方便一些——因为你毕竟得要去当地进行这些投资,而不是单纯地去委托一些机构,而且也有未来的资金出境的这种需求。这个需求到底政府层面能放宽到什么程度,我们一起拭目以待,但我觉得随着改革开放,包括我们人民币在全球的这种流通,我觉得这个日子并不是很远的。我说这句话说了得有将近10年,我会继续说下去,我认为中国外汇管制,或者是很多政策,都应该是阶段性的,而人民币变成一个全球可以认可的一个贸易货币,然后大家可以——不能说自由兑换,但是这个额度逐渐放开,我觉得是我可以看得到的。
教育。中国的教育的卷到现在的“双减”、“小四门”(就是初中升高中的小中考),这一系列的话题,让大家实际上是进入一个迷茫期。因为以前大家有一个说法,就是什么“独孤九剑”,或者是叫“葵花宝典”,以前只是个别人会,现在是所有人都会了。但至少所有人都会了以后,所有人可以一起去卷这件事情,大家还认为是一个出路,但是现在突然把这件事情给掐掉了以后,大家都进入很迷茫。但是从目前来看的话,目前的高考和中考,还是延续了以前的那套体系,所以大家都变得更迷茫。而这个迷茫当中的时候,大家都开始要思考,这个教育孩子到底要比较早的时候先在国际学校,还是比较早就先要出去,要进行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过程当中的时候,他们也很迷茫,而且现在又开始出现新的理论,就是这个孩子要不要像美国一样重视体育,像英国孩子一样,每天都要下午去坐在外面,什么事都不干就晒晒太阳,减少近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教育理念引入,那这些家长他们的这些选择,是通过拿完身份以后,再带孩子去读书呢,还是单纯地留学,或者是拿完身份以后,以华侨身份再回来,这里边可以聊的话题真的很多很多。
我们来看下一页。我们来看一下70年代,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是即便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们实际上在新中国的环境当中,也都是有移民需求的,然后无论是公派还是因私。我们要看一些早期的电影里边,你像《牧马人》,或者是一些早期的80年代电影,都涉及到探亲,或者是出去读书,这些走出去的人。我还记得那会比较早的时候,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那会是90年代末、2000年的附近,那个时候我要申请一本护照的时候,出入境一定要先说,你准备去哪个国家,去做什么——比如说当时我说,我准备去美国读书,他就会在我的护照上打一张卡,这个卡上就会写清楚,你办这本护照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种管理,就是说你不会拿着护照去乱跑,或者说有更多的什么其他选择。那我们的出入境的这些变化先放在其次,就看一下国外,我们这些国人走出去,美国是最多的200多万。这200多万大家回头再看的时候,不可能是靠EB-5或者EB-1这些类别去完成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最早的时候,大家也诟病很多的,像清北的那些精英,那些聪明的学子,他们走出去的时候,走的绝对不是这个,走的是可能是H签,或者是什么其他的,直接跟进的永居的签证类别,或者是劳工,通过雇主留下来。然后韩国和日本,是比加拿大还要多的,这个是不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聊这些目前的热点可能是欧洲,再往前的时候是美、加、澳、新,然后包括香港、新加坡。为什么突然韩国和日本会有这么高的人数呢?这个我们必须得要看:地理位置上,它们就距离我们就是很近,而且从经济发展上,它就是比我们要更靠前一些,而且在历史上,我们就已经有大量的华人在70年代之前就已经到了国外生活,而这种去探亲,或者是投靠的这种签证类别,或者是这种方式,在大的经济环境或者汇率有极大落差的时候,这种出去去打工,想办法留下来的人,其实是非常多的,包括留学。我们必须得要说,在韩国和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是非常非常多的。我们不能够说看到今天的热点,就主观地认为传统移民国家,或者世界头号的经济体,就会是主要的移民国家,不是这样的。这个我更希望通过这个表格,能够让大家开阔思路,看一下现实世界,其实真的不是说投资移民为主,或者说是那几个热点国家,不是这样的。需求一直在变化,但是有些需求是一直在存在的。
那除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这些刚才我们提到的热点国家以外,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孟加拉——我们居然有这么多人会选择孟加拉。我现在在接触一些客户,可能会给我提供一个答案,就是跳板——就是很多人在选择去这些地方去移民的时候,他很有可能是看好了这个国家,往下一个地方去跳过去一个选择,或者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华人在那里做生意,或者是大的华人群体已经形成规模,让他更容易在那里留下来,有诸多这些因素在那里。然后作为我来看的话,澳大利亚它的国土面积和宜居城市这么丰富,还有加拿大靠近美国,它的移民人口这么多,OK,makesense;新加坡华人这么扎堆的地方,经济又那么强劲,法制又这么强,我觉得去移民是去的人不少的,绝对不是咱们这些企业家单纯为了避税过去——这当然有几个风口浪尖上的人,开餐馆的或者是做什么企业的,他们过去是为了实现避税,或者资产传承,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其实有更多的需求,有更多的生活选择的人,会选择离国家近,同时华人扎堆,同时文化属性更容易被接纳,这些地方去移民。
德国和法国呢,我必须得要说,德国还是有一些不错的移民政策的,包括商业移民,但是它的后续的这种延续性,和能不能留下来,它的门槛不是我们中介给你传输的那么简单,现在有很多这种产品都会这样去聊。而我能够看到的,法国的近期,去法国移民的人其实并不多,包括英国——英国和法国,在我从业的20年的时间里边,我认为能够有条件去英国和法国留下来的,特别是通过商业或者投资这种方式并不是很多。但是其实你反过来来看,就在今年年初,我的一个朋友从葡萄牙去意大利,转机过程当中的时候,被单独约谈了,因为他是中国护照,但他的所有的证件都是合法、都是齐全的,他就说那你对我是不是有种族歧视,为什么要让我单独在法律文件都这么齐全的情况下,要把我带到这里单独去面谈,去了解我的行程,或者是我的什么其他的一些信息是否真实。当时那人就说了一句说,就在今年,是从宁波还是温州出发的,反正是在华东那边的一批人,一个团刚刚放开旅游,去到了那边以后整个团消失掉了。那实际上这个是,从有出境旅游到现在,而且在有申根签证,或者是去欧洲旅游这一系列过程当中,有大批的人,说句实话是通过这种方式留在了国外,他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他是撕护照,还是不断地申诉申请难民,无所谓,他们有大量的方式留在那边,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可以说是铤而走险的,而且真的是没有回头路的一些方式,这个可能更适合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面的时候再去细聊吧。
我们来看一下下一页。我们也说过了,作为走出去,实际上是一个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而这些东西绝对不是因为有飞机有船以后才做的事情。在中国历史当中,我们有大量的人口迁徙的这些案例,然后在历史当中,我们在海外华人的影响力,也是非常非常强势的。我们可以看到福建和广东潮汕这边,包括广东还有五邑地区,它们这里是侨乡嘛,是传统的走出去的、有这种传统的文化,大家都喜欢走出去,但是走出去了以后,挣了钱了以后还是要回来的,有些人都是回来的。我们看拍摄《让子弹飞》里边开平碉楼,他们那里都是很多人,都是从海外回来以后,进行修建投资。那这些人走出去以后,形成了华人抱团,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去说,华人出去以后抱不抱团,我必须得要说在某些层面上,真的是很抱团的。我在移民部工作的时候,就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福清帮”——在福建有一个地方叫福清,整个福建都是很喜欢走出去的,无论是留学还是移民,还是坐船出去(坐船大家都知道是跟蛇头走嘛),这些方式之外,实际上也是有着很强的出去移民的这种需求和这种文化,而福清是最集中的地方。而我们当时在工作当中的时候,无论是文件造假还是蛇头,很多都是福清。而大家如果去看一下好莱坞的一些影视作品当中,其实都会提到,就是华人的老大,或者是某个老太太,在国外专门做蛇头的生意,都是基于真实的故事的。然后潮汕他们在这个经商环境当中,我看到的很多华人商会,他的祖籍,你去跟他沟通的时候,全都是潮汕人。
而汉语的影响力,我还是同样可以举我最熟悉的例子:在2001年我进入移民部工作的时候,2002年他们就统计了一个人口的数据,而这个数据当中其中提到了就是——从2002年开始,如果把广东话和普通话(汉语)整合在一起的话,在澳大利亚除了英语之外,已经不再是意大利语排在第二位了,而是华人的汉语排在第二位。而当时我的那个鬼佬同事就跟我说,说这就是我们华人的一种入侵手段,在通过移民法的合法手段,或者是他们有自己的一些手段去了国外留下来以后,已经把不断地开始实现人口的一个比例的调整,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而在全球,我们华人说汉语(无论是广东话还是普通话),现在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非常高。如果你们去很多国家的时候可以看到,它们无论是海关、还是商店、还是餐馆,你能够看到中文的信息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高,而作为中国人,在国外的这种政治影响力,也是越来越高。
那华人从政呢,我这里有一些数据,我给大家可以回头念一下,在这里我因为这个靠自己脑子记,也记不太清楚,我给大家大概举一些例子:就是在华人在海外的政治环境当中,实际上你的社会地位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看政治。那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是,比如说像菲律宾,连续有很多任都是我们当初华人担任的总统,他们有很多都是来自于福建的漳州,比如说有叫科拉松・阿基诺,还有阿基诺三世,这肯定是她的家人了,还有他们的第十六任总统叫杜特尔特,这也是福建漳州的;然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几任的华人总理,还有他们的国父陈仲民,都是我们的华人,他的祖籍是广东台山;柬埔寨王国的首相洪森,是广东潮汕的那边的祖籍;还有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祖籍是广东梅州,还有他的子女也都在那个国家,都担任过重要职务;还有第五任总统王鼎昌,这也是新加坡的总统,是福建同安祖籍。大家可以继续去搜,还有泰国第二十八任总理英拉,她的哥哥他信,祖籍是广东梅州;还有前苏里南总统兼总理陈亚先,祖籍是广东惠州;韩国有它的这个叫卢泰愚,祖籍是山东济南;还有它的那个叫卢武铉,他那个祖籍是浙江东阳。好,这些例子实际上更多地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就是中国华人在全球已经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我们也可以反衬过来看到,就是我们有很悠久的走向全球的这样的历史。作为我们来讲的话,实际上我们不要再片面的把它作为一种民族的这种情怀,然后来去考虑移民这件事情,它实际上更多的是作为生活的一种需求。然后出生率高的时期,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在全球开花,到处都是我们华人。但是我的个人看法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出生率真的这样持续下降下去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以入境为主(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光是体育上的归化运动员,还有更多的这些科学上的研发的科研人员回国,还有更多的生活选择的人会来到中国),像我刚才说到了,就是大家可以通过全球的历史上的数据,以及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华人已经在国外拥有的社会地位,可以看到的就是,我们这个移民,不是现在眼前这个社会需求,也不是很短的历史,是一个很广泛的需求——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学历,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有自己的手段走到国外去。而反过来再看呢,就是他们在选择这些移民手段的时候,也不再是我们现在只是在谈的商业或者投资,或者是购房,不是这样的,他们的选择其实很多:通过留学,这是可能更普遍的一个方式;技术移民留下来;然后还有雇主担保留下来;还有直接就劳工出去的;有很多很多这种手段,包括还有在人权上可以允许的这些家庭团聚,无论是配偶,还是家庭成员团聚、探亲,这些手段都是可以变成我们移民的这些选择。
这个图,我更想是站在一个需求的角度,而不是政治选择,或者是这种民族的情怀的角度去探讨这件事情,而只是需求。而在这个需求的图当中,大家可以去网上可以自己去搜索,就是人的主要需求的几个层次。从我看来,如果站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还有归属与爱、尊重需求、自我实现这几大类当中(或者是上面还有很多细分,大家都可以以后去自己去看),我认为在移民的整个过程当中,我所接触到的案例当中,似乎全都有涉猎到,包括我们前面刚才过渡的,大家一起探讨过的移民需求的各种关键词,其实都可以影射到这些需求当中去。所以如果我们站在需求的角度来讲的话,是不是可以从人性的角度更容易理解,大家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所以我最后在这里说了一下我自己的一个看法,就是这个移民的需求,更多的是一个生活选择,就是我希望有一种选择权。大家可以去展开去想象一下,就是比如说,这件事情我要不要去做无所谓,但是我知道我能做,这是不是在内心当中会有一种安全感,或者是有一种踏实开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是来自于我们进化当中希望我们能够获得的更多的生存空间,或者是更好地进化,或者更多地成长,这个是我们在骨血当中的一种东西,它是符合人性需求的。那我有这个选择权的话,你像我可以选择我是否可以更方便地出入境;我是否可以选择更好的环境让孩子去呼吸,在阳光下奔跑;我是否可以让我的资产更安全;我是否可以获得我认为更好的医疗环境。这些选择权放到你面前的时候,你的内心当中是否有更强的符合人性的这些需求的满足感。所以我的个人看法就是,在这三个字上——选择权,我有这个选择的权利就可以。
我这里想举一下例子,就是我们有些时候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我们走出国门跨境的这些东西,但其实这种需求,我们如果现在看的话,不光是出生率的问题,也不是经济环境,就是单就东北那边现在的人口环境、人口的流出,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在大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都会做出自己的生活选择。而相反的,经济环境比较好的像广州,它也有流出人口,但是它的流入人口是高于它的流出人口的,是因为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信心,他们愿意选择这里,这是符合人性需求的。作为我们后面可能会谈到“坑”的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先要提前铺垫一下,就是对于我个人总结,就是可能在认知偏差当中,会有两个影响现在大家一定要走出去,或者说考虑走出去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两个因素:一个就是幸存者偏差。在我看来就是,你能力强的人是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你的能力都会体现出你的价值,你都会得到社会认可,都会生活不会太差,不会涉及到所谓的社会融入,或者是就业生活的会不会变好变坏的起伏,倒也真的不会。那么所以我就说,真的好的人到哪里都会好,牛的人到哪里都会牛。但是你如果是有问题的话,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不是说你在国内躲过了,你到国外就可以不面对这些问题,不是这样的。而往往我们在大家看到一些什么国外生活很好,大家聊起来我今天买了什么东西,这个商店里东西有多便宜,我拿了多少美元或者欧元,我能买多少东西,物价有多么多么好,然后这边的孩子的教育什么什么东西,我现在每天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没事就烧烤,这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就是他自己过得还不错,或者说是他希望让别人看得不错,他就会把这些东西的一面放到你的面前让你去看,而他的这一面是否适合你,你去了以后是否能够过相同的生活,我劝各位能够更理性地去思考,再沉淀一下。然后再有一个就是英语教育。我必须得要说,我后来看了英国移民法系很多,这是我上一次课里边都已经提到过的就是,他们是比较早开始建立这些移民的立法,或者是他们是大的殖民时代既得利益者,而他们其中做的主要的一件事情,真的就是语言的输出和作为一个主导语言的控制力。而作为我们来讲,我们确实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要学习国外,我们经历了1840年以后的一系列的下滑过程,我们需要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文明复苏,我们也需要看看境外的这些国家,它们为什么好,所以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而这个往往却给人了一种心理暗示(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也特别开心,现在国家开始在教育当中,在把英语在不断地弱化,我真的可以把这个语言作为一个第二门的选修语言——我可以是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我有很多语言,甚至韩语、日语,对不对?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高考在内的一个主要的考试内容的话,你们可以看一下,就是所有的这些殖民国家,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语言输出,因为语言输出就是一个主要的文化输出。然后我们再看一下雅思,它的主要的设立机构,除了剑桥,就主要是澳洲的IDP和英国文化处,这两个部门主要的就是文化输出机构,它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又挣了你的钱,还有文化输出。而我们自己又把这个语言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的话,应该说在过去的这二三十年当中,在社会当中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这种暗示是不但是外国人来了以后,它有一个强势,因为它本身的国家国力在那里,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自己,在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去尝试通过学习人家的语言,去理解人家的底层逻辑、人家的文化,然后甚至有些时候会认为,人家的东西就是比我们好。在我小的时候就有“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这么一个可笑的说法,但是这种心理暗示,我认为应该进入尾声了。
而未来的移民需求,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刚才课程当中提到的很多这种内容,最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就是大的气候环境。因为人作为一个生物来讲的话,它必须要做生存选择,而社会发展一定会带来人会往更广阔的领域当中去发展。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列举的这几项当中,比如说多看一些书,然后包括现在埃隆・马斯克,他现在推出的什么脑机接口,或者是SpaceX这种,我们现在看起来可能科幻,但是已经实现了很多更商业、更经济,而且技术上可实现的把人送到太空当中去,越来越方便的这样一些现实,来看待未来的环境。而且我们是否可以也去想一下,刘慈欣可以站在人性的角度写了《三体》,但是他也有很多未来的科技的展望,那有没有可能我们有一天,会实现的是移民火星?移民火星这件事情谁说了算,是埃隆・马斯克说了算,还是AI就可以完全代理决定谁可以去火星上生活?这里边可以去思考、去引申,可以去聊的东西真的很多。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