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待付款订单,请尽快完成支付

    历史搜索

首页 私人银行 移民产业链中的“坑”
播放

移民产业链中的“坑”

价格: ¥30
学时数: 完成学习,可获得继续教育 0.5 学时 此课程不能申报CTP学时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移民产业链
  • 投资移民
  • 商业移民
  • 澳洲
  • 美国
  • 加拿大
  • 技术移民
  • 资产安全
  • 教育
  • 种族歧视
  • 华侨生
  • 移民法律体系
  • 欧债危机
  • 穆斯林化
  • 社会福利
  • 精英人群
  • 认知
  • 种族问题
  • 移民
  • 法律
全文摘要
课程深入探讨移民产业链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源自从业者、环境不完善及申请人预期偏差的陷阱,强调投资和商业移民正进入夕阳阶段,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收紧移民政策。他分析了传统移民国家通过教育产业吸引年轻移民的策略,以及欧洲因经济危机和人口结构问题采取的宽松政策。反思过去十年作为移民从业者的经历,指出市场需求与个人理想存在冲突,资产安全成为移民决策的关键考量。此外,揭示了移民后的文化冲击、教育差异、孤独感及饮食适应等挑战,警示第一代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困难。
章节速览
  • 00:06
    移民产业链中的问题与未来趋势
    探讨了移民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投资移民和商业移民面临的挑战。指出澳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投资移民政策趋紧,而欧洲国家则通过降低门槛来吸引投资者。此外还分析了移民需求的变化,强调了资产安全成为当前主要需求之一,并预测未来技术移民和年轻人群的海外流动可能增加。
  • 06:00
    移民过程中的认知偏差与实际挑战
    移民过程中存在的幸存者偏差可能导致对新环境的预期与实际体验产生巨大落差。移民者在体验了国外生活后,常常感慨中国在便利性、安全性及电子支付等方面的优越性。教育方面,尽管海外有免费教育,但优质资源的竞争同样激烈。环境的宁静与自然风光虽然吸引人,但人口稀少和生活服务的限制也让许多人感到孤独和不便。饮食习惯的差异和对本土食物的思念也构成挑战。此外,第一代移民往往无法立即享受福利,而需自己承担养老和医疗费用。移民并非终点,而是新生活的开始,需要面对各种行政手续和融入社会的挑战。
  • 10:13
    2000万人民币能否保证良好生活及教育选择的反思
    围绕2000万人民币是否足够在境外过上好生活的问题展开,指出资产与现金流管理的误区。讨论了从北京迁出的两口子在资产管理和教育规划上的失败案例,以及对北京户口、优质教育资源与孩子未来幸福之间的误解。强调了正确预期和理性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对华侨生等教育选择的深度思考。
  • 14:06
    移民产业链中的问题与未来趋势
    探讨了移民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投资移民和商业移民面临的挑战。指出澳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投资移民政策趋紧,而欧洲国家则通过降低门槛来吸引投资者。此外,还分析了移民需求的变化,强调了资产安全成为当前主要需求之一,并预测未来技术移民和年轻人群的移民机会可能增多。
  • 19:31
    华人移民中的困境与反思
    讨论了华人移民后面临的问题,包括融入主流社会的困难、与华人之间的冲突以及是否被华人坑害的疑问。此外,提到了选择移民国家时对环境和孤独的预期,以及通过移民中介获取教育资源的挑战。还警示了移民过程中的非法行为和人口贩卖的风险,并指出移民中介常用的饥饿营销策略。最终强调,尽管存在挑战,合法移民的通道并不会关闭。
  • 22:54
    理性认知与全球生活规划
    讨论强调了理性认知在理解世界和个人能力边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移民、法律和生活规划等方面遵循目的地国家的规则和流程。通过案例分析,如孟晚舟事件,说明了遵守当地法律体系和流程的必要性。同时,警告了在移民、投资和教育等领域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误区,强调了谨慎选择和合理预期的重要性。最后,提倡开放认知,尊重并理解不同人的选择,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个人规划。
  • 28:49
    移民选择与中国的全球文化影响力
    讨论了移民作为生活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了在做重大决定时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中国在世界文化及经济地位的提升,以及未来可能吸引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文化融合和包容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思维导图
原文
第三部分,移民产业链的坑。
我在刚才说过了,就是很多时候这些坑,当然有从业者或者是在整个环境当中有些地方不够完善所造成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是由于大家的预期和你的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导致的最后这个坑的出现。我并不能够完全覆盖整个行业当中的所有的坑,但是我尽可能地去站在我的角度,把认为可以去拿出来探讨的事情跟大家去说一下。那这些坑,已经发生的坑我们要借鉴,或者说是我们可以去引入人性的思考,让自己尽量去避免;另外一个,我们要对未来和现状去能够更客观地去观察。
现在可以说我刚才说过了,投资移民或者商业移民已经进入了夕阳产业,至少在现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各个国家它的在这方面的需求并不是很强。像澳洲政府在 9 月份,已经基本上我们看到,所有的州政府已经是零配额,提供州政府担保的商业移民 —— 就是你想去商业移民或者投资移民,在澳洲已经不可能了。而美国和加拿大,一直都是有大量的像挤兑一样排着长队的排期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应该说全球能够看到的商业或者投资移民,要么是关停,要么就是它在移民监提高门槛,或者投资上提高门槛。
那么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它如果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它一定是对于精英、有活力的人群吸引是它的主要的目的。像澳大利亚、加拿大还有新西兰,这些国家都有这样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它们自身的出生率并不高 —— 虽然我们可能看到很多家庭都是两三个孩子甚至更多,但是它的整个出生率是无法能够实现社会需求的。所以它一直以来都是在从境外去吸引人口,无论是劳工,或者是纯技术的,或者 semi skilled 的,或者是廉价的劳动力,它们都不断地吸引。而它们更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既可以通过教育产业的输出(就是留学)去吸引很多聪明的人,而且是有文化归属感的人到它那里去读书,语言上也通过教育过程得到了过滤,然后最后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留在国内。这就是它们未来可以看到的就是,更多的可能会倾向于技术移民或者年轻的人群,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到海外。
欧洲,我作为一个从业者,实际上过去的十年当中,我是不断地在进行心理挣扎的,而且我认为在初期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个劣币驱除良币的一个过程。就是我认为一些很好的发达国家,有很健全、很安全的移民法律体系的国家,它们是在整个市场当中的需求,是在天平上慢慢地落后于欧洲的 —— 因为有这样几个原因:一个就是中国人更喜欢的是,我干脆能不能一次性买断,我通过率能不能高一些,能不能别再要求我的个人背景(像语言、教育、商业背景,不要这些东西了),然后同时我喜欢买砖头,要么金砖,要么就是砖头,你告诉我可以买哪个。而欧洲又很好地迎合了这部分需求 —— 欧洲有它自己的欧债危机,有自己的穆斯林化、黑化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有人愿意带着钱去,然后去帮它去缓解这些危机的话,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说这种需求往往是双向的:一个是国家的,它知道你想要什么,它知道传统移民国家会给你定这些精英人群应该有的门槛,那些国家都很好,你过去以后社会福利、教育、什么医疗都会很好,我这边可能不行,但是我能够迎合你其他的一部分需求(你想要出入境,你想要资产安全,这一系列需求),同时我就把你其他的一些认为是门槛的东西,我全都给你降低。所以在我看来没办法,它这个是市场赢过了我的情怀 —— 虽然我是澳洲出身,然后认为这个法律很好,但是实际上,应该说市场的选择让欧洲很火,也让有一些公司通过欧洲的产品,在国内的中介当中可以说是实现了垄断地位。而大家实际上在一系列的个人的门槛的需求之外,它现在目前来看,对于资产的安全这一块,是一个主要的需求 —— 因为我们不得否认的就是,刚才我们前头提到了,疫情期间整个经济的环境,包括个人资产、包括汇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大家都觉得我的资产是否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规划,所以这也是移民身份规划当中的一个选择因素,是目前的一个主要因素。
与 10 年前不同的话,我认为可能由于我们大的教育环境和大家的这种生活选择上的一些不断地在平衡,留学会在签证类别的需求上会大于直接去办理移民,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再有就是我刚才提到了,就是幸存者偏差,有些时候我们的认知和这种预期上的偏差,真的会在整个移民过程当中的时候,也会变成你的坑,也会变成一种折磨。
首先,中外体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移民过去的人,他回头过来再看的时候,他会说中国真的是太便利、太安全了 —— 无论是到处的摄像头所带来的这种安全感,以及我们在电子支付和各种应用的这种(包括物流,包括出行的时候的这些高铁、新能源汽车,一系列的东西),互联网带来的这些便捷,让他们感受到了这种高效生活和丰富的选择权。但是到了国外以后,可能还是要去点纸币,可能还是要去走很远才能找到公交车,或者只能自己开车,这一系列的这种落差,实际上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中外对比。而且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教育。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说,我如果要是选择了国外的话,我就是免费教育 —— 中国也有免费教育,对不对?但是不代表我在北京生活,我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呀。那反过来你的这种预期到了国外以后,你会发现华人最主要的还是在往私立学校,再往咱们国内近乎相同的各种补习班,孩子的各种卷是基本上是一样的 —— 社会精英阶层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然后,好山好水好寂寞。在我们追求环境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说那里的空气、那里的水,然后自然环境、植被,丰富的负氧离子。等到你去了以后你突然发现,人太少了,到处都是动物的那些叫声,早上起来可能会被一群你可能看到了白鹦鹉,或者是什么鸟(比公鸡打鸣还要管用)给你叫醒。然后反过来你在那里,想要一些娱乐,想要去餐饮,到点人家要关门,逢周末不开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让很多回来的人会说,好山好水好寂寞。
而在整个的长期生活当中,养成的饮食习惯(中国胃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有),如果我初到境外以后,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会不会有这个问题:几天的时间我的餐饮习惯,就会影响到我的很多心情上的东西。我会希望说,我能不能吃一口国内的方便面、榨菜也行,或者是涮肉调料包(味道很重的、传统的、只有中国才有的那些调料的味道),会让我非常想念。虽然我知道我的营养配比是均衡的,我没有饿着,但是这一种生理上的长期的养成的习惯,在那一刻就会对你产生影响。
然后,第一代移民无福利。这句话不是一个玩笑,因为很多国家在第一代移民过去的时候,无论是你所说的融入主流社会,跟你的这些 neighbors 是否能够相处好,更主要的就是,你的养老和医疗的很多保险是需要你自己掏钱的。而真正获得福利的是,未来有机会在国外以移民目的地去工作纳税的这个孩子,他才是有机会去享受未来的这些养老和医疗的东西。而且这里边我必须得要说,真的涉及到了一个预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想法就是,我是不是走完移民这一步,我的一切都已经安好了。我遇到太多的案例,等到这些人出去以后,大量的社区、当地的行政机关、当地的政府要跟你交涉,要让你去申报,要让你去填的各种表格,这些人回过头来以后,都不是很开心的。所以这个预期:有人的地方就是有江湖,不要认为到了那边以后,你只需要躺平享受生活,不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就是 2000 万人民币是否能够过好。这个是在网上都很流行的一个故事:北京的两口子,或者是我们就说一线城市的两口子,有这么一套房或者两套房,卖掉以后拿着 2000 万人民币,换成了境外的钱,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城市,买了两套房,其中他为了保证一定现金流以后,他还做了一点点贷款。他相信自己住一套,另外一套房子的现金流是可以 cover 掉他的贷款,以及他未来生活需求的。但是现实生活就给这两口子狠狠打脸,他去了以后他发现,这点资产不够他去完成现金流的这件事情 —— 这不是资产问题,这是现金流的问题。他会发现他的存款一点点在萎缩,他们以前认为只要收房租当包租公的这种生活,是解决不了他未来的生活需求的。而孩子去了以后,他发现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教育问题,上私立学校所需要的钱、需要去卷的那些钱,让他入不敷出,最后该离婚离婚,该打工打工,该去重新规划生活规划生活。那么 2000 万人民币到底够不够呢?实际上真的在我看来,如果你开始的时候把这些事情想得更理性,而不是这么懈怠、这么躺平的话,实际上可以过得很好,但这个取决于你的预期。
还有很好的两个眼前的案例,就是很多人都说,北京现在在限制人口,中央区在往外清人,而很多清北的孩子、985 院校的孩子想留在北京,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就是有机会但不是像以前那么多),因为北京在想办法往外清除人口。但是北京又同时也希望能够留住一些人,所以它有一些很好的宣传,比如说它会宣传留在北京以后,有更好的概率上清华北大。但是这里边就特别特别可怕的就是,大家会有一个毛病叫 Selective Hearing(选择性倾听),就像你说你如果去了国外,你去了澳洲,你踏踏实实上澳洲八大,你去了美国,你就是常青藤学校的孩子,你在北京就是上清华北大 —— 这种认知上的这种问题,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你是可以获得北京户口,你是可以有机会在北京买房了,你是可以让孩子在这边有学籍,上北京的学校,而且北京的孩子确确实实在分数上是可以得到一些照顾,但是你看有多少北京的孩子、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是有机会上清华和北大的?今年人大附爆出一个消息说,有几十个孩子掉到了北京工业大学,这件事情是我在我当初高考的时候经历过的 —— 我原来是北京四中的,我们那一届的孩子,47 个从清华和北大掉到了第二志愿的北工大。那这个过程当中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一个特别重要的点,你上了好的学校,你上了核心的资源,也并不能保证你的未来。而且我这里特别想提醒很多以后选择生活,或者是选择给孩子提供教育选择的时候的这些家长:你孩子的未来和幸福感,真的不是单纯靠你做这一件事情能够换来的。
而现在就在过去的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实际上已经火了有四五年了,但这一两年是特别火的),就是所有的中介和身边的人在 Selective Hearing,在说华侨生这件事情。这件事情也把香港的英才,或者是专才这些所谓的移民类别(它严格来讲实际上是一个公卡,它有严格的移民监要求,有严格的纳税和一系列生活痕迹的要求),而你想变成一个你想象当中的华侨生回来,我劝你要审慎。这个在我们之前了解到的某园(南方的这房地产企业,2 万多亿的负债),它在卖它在海外的房产的时候,用马来西亚第二家园卖的主打的话题就是华侨生。华侨生不是这么简单的,而且即便在当时的政策有这么简单的情况下,我劝各位可以理性地思考:政策随时代的变化而变,而且很多时候当你发现门槛很低,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否还要选择这条路?
OK,在这个坑当中,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种族歧视。种族歧视是一个认知当中一个特别体现人性比较弱的一面的负面的一个特点的东西,它是由你单一认知,突然有一天获得某个信息以后,你总是喜欢挂在嘴上,而且总是会变成一个主流的话题和矛盾的一个话题。比如说种族歧视,刚才我们提到了 Black Lives Matter 这个东西,黑人的问题 —— 在美国来讲的话,它一直都有黑人的这个问题,毕竟它当初建国之前就是奴隶贸易,它们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而对于我们来说的话,有些时候有些后进来的人群,或者比如说我们去接纳新到身边的一些不太了解的人群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一个认知过程的,这个认知过程当中的时候,总是会涉及到语言沟通上的问题、肤色人种的问题,以及文化传统上的冲突,这些都是要存在的。你像现在的黑人,在美国爆发种族冲突的时候,他们干了一件特别让人讨厌的事情是什么?他们一方面在喊要求保证他的人权,而他在闹事情的时候,他去找那些亚裔少数人群去闹事情,无论是华裔、韩裔、日裔,都被打砸抢过,零元购或者是纯粹暴力袭击,然后或者是借疫情的理由,认为我们是病毒制造者,而去故意找茬去挑衅的,这种行为非常非常多。而这些黑人就是他的认知层面很低,但是当有一天他突然知道原来我不用做奴隶了,我是有人权的,在这一刻他就开始强调人权。而在人权过程当中的时候,如果有人有一些冒犯到他以前历史当中遗留的问题的时候,他可以超越法律边界一样,去找你闹事情。我认为这种人群不光是黑人也有,任何人都有这种行为 —— 大家去往自己现在身边的现实生活当中,它其实不单单是种族问题,它往往真的就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它会产生仇恨,他会用一种很偏激的行为,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理或者一种理由,去宣泄他所谓的仇恨。
那大张伟有一首歌,大家都知道,它里边有歌词现在网上也很火,叫那个那个那个什么阳光什么小白马。这首歌在我们看来,我们的汉字的历史,以及我们的口头语聊 “那个” 这句话题的历史,要比他们奴隶贸易历史和通过拉丁文产生黑奴或者黑色这种歧视性语言历史要久得多,但他不管,他只要在网上听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立刻的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暴怒,这几个人种族歧视 —— 它就像神经反射一样,不去问任何的根由或者来龙去脉。我们不是英语,我们不是跟你讲的相同的语言,而且最搞笑的就是黑人之间,他们如果希望能够表达亲密的话,他自己可以用 Nigger 这个词,但是别人 —— 就像我们走在路上有口头语,我就遇到过这样事情:我在 LA 住 Doubletree 酒店的时候,我跟我的朋友商量去吃什么早饭,“那个三明治怎么样,那个麦片能不能吃,那个酸奶还可以”,就这种口头语,或者是那种指代的词出现的时候,你会发现旁边的那个服务的黑人,会非常谨慎的,就好像要准备进入战斗状态一样看着你,他的眼神当中充满了警惕,他的民族情怀立刻就爆发了起来。
而我们单纯现在回过头来再去看这些民族情怀或者种族情怀的时候,我觉得是非常可笑的、一种非常狭隘的认知上的东西。华人坑华人吗?我必须得要说,华人出去以后会很习惯地找华人,因为你融入主流社会很难,在初期的时候。那你跟华人之间发生任何冲突了以后,到底是他坑了你钱,或者是在认知上产生偏差,或者是你自己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跟人家最后掰了,发生不愉快了,到底是不是华人坑华人,这个我会打一个特别大的问号。
然后 “好山好水好寂寞”,这个取决于你的预期。如果我来举个例子,余秋雨先生(大家可以去好好学习一下他的中国传统文化),他在提到他的成长过程当中的时候,他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个人成长或者生活当中,他是在享受寂寞 —— 即便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就是完全地不再用社会的这个互动的属性来让自己愉悦,而是自己能够享受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的时候,那我认为你选择一个人口稀少、自然环境好的地方,就不会再说 “好山好水好寂寞” 了,但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华侨生那趟车你上得了吗?如果你是本身正常移民,带着孩子已经在国外能够生活一段时间,实实在在地上学,而且在那边工作的话,OK,我认为你 400 分上清华的机会是有的。但如果是现在所有的人都跟你说,你只要拿了一个香港的行街纸,或者是马来西亚第二家园,你就可以变成华侨生的话,我劝你理性一些。
在整个的移民历史当中,一直有一个黑暗的问题,就是人口贩卖。我刚才也提过了,无论是福清帮,还是中国在海外的各种黑帮,还是本身自己就想黑出去的那些人,他们都会涉及到一个人群,就是人口贩卖人群(是叫蛇头还是叫什么)。而在今年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缅北这个问题(是割腰子还是电信诈骗),实际上它涉及到了非常复杂的边界管控、出入境管理、文件管理,以及你出去的目的、干什么事情、最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大家都可以借鉴一下。很多时候当你把简单的事情,或者有私心违法的一些事情已经走出那一步了以后,后续的时候,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回头的。
那有很多中介,从干移民中介第一天,甚至我接触移民的第一天,他们就搞饥饿营销。20 多年了到现在的时候,他们还在用这个话题,叫 “移民之暗时刻到来”。他会告诉你,哪个国家已经提了价格翻倍的法案,哪个国家又提高了移民门槛,哪个国家关停了哪些类别,或者是临时暂停没有配额。他们会告诉你说,这是一个至暗时刻。但是在我看来,传统移民国家,或者是有需求的国家,它在迎接新进人员这件事情上,是不会关门的。而且在法律层面上我永远都会说,当有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它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户。
最后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些东西:
一、认知方面
能够理性地看清世界,也看清自己。人只有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也看清楚世界的实际的运行的法则(比如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问题”),法律层面的东西和人的行为能力的局限性,都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而你的认知一定要覆盖到这些方面。
二、做好时间和钱的预算
因为实际上就是这样,我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个绝对不是你买了一张门票,过去以后坐在那里看演出的事情,它是一个涉及到你生活非常非常丰富,需要你做好大决心大准备的、面对一系列的变数、要你去一个一个解决的人生规划。
三、按照人家的规则去玩
我刚才在举孟晚舟那个案例的时候,我就说如果我们请的律师聊的是中国法律、聊的是中国情怀,如何去证明孟晚舟无辜的话,这条路绝对走不通。它只有按照境外的司法这个体系和人家的游戏规则,进行举证、进行辩论,走那些上诉的流程,才能保护好孟晚舟。那在座的各位在你们办理移民流程,或者是到了海外去生活,涉及到税、涉及到银行的那些事情,涉及到投资,涉及到任何一个你未来生活的选择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去看看,人家的游戏规则是怎么制定的,不要先入为主,用我们自己以往的在国内的社会经验去做这件事情。
四、要相信流程,警惕个人担保
现在出事的,基本上都是用个人信誉向你担保、用个人故事去打动你,告诉你这件事情没有问题,拍着胸口说 “没有问题”。真正跟你去聊体系,而且让你的钱一定要进入你有迹可查的对公账户(交的钱是交给政府,是交给那家公司,一定不要进入个人账户),而且流程永远不要相信 “简单” 的,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去一步一步去走。
购房移民真的是国人最爱,因为从投资选择,从整个它配合的移民法的流程,就是很舒服。但是这些类别当中,无论是你的投资选择,还是你未来的身份的安全,坑是很多的。我们用时间来观察,我现在只是一种预测,但是我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一样,就是慢慢看到越来越多的让大家比较失望的案例出现。
五、众争之地勿往
就是当你发现有大量的人和你一样,可以拍拍脑袋就决定要走这条路的时候,最好能够先停下来。因为我们过去有过 “一刀切”(就整个签证类别一次性砍掉)的历史惨痛教训,也有大量的还给你这排期、抻着你的熬着你的,还有就是从一开始就现实不存在 —— 有很多中介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给你讲了一个非常可笑的故事,就告诉你去做。今年就有两件事情在澳洲发生:第一,澳洲政府故意拒签大量的旅游签证(如果你身边有朋友的话,你一定要去看一看,这是政治因素造成的,这是澳洲政府在做的);再有一个就是留学,大批留学生遣返。终于开门了,终于有学生可以过去了,但是澳洲的八大,如果你不是从初中高中就可以出去读的话,它对于你的平时在学校的成绩单,以及你的语言成绩要求是非常高的。那这个过程当中的时候,无论你是否接了 foundation 课程,或者是 elicos,你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中介故意给你造假(这个事情也是发生在某园,帮着有一些客户,简单地去办理大量的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这种超级简单的类别的签证过程当中造假文件,最后遣返,再想过去都很难),这样的一个结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做到一个合理的预期。有人给你拍胸口说,他可以跳出法律之外,变成一个特权阶层一样的特殊人群,你最好掂量掂量你自己,是否是这样的一个特权阶层。
我在最后跟大家最后总结一下,这也是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除了聊商业、聊产品,聊管理所有的这些东西之外,包括移民法这些所谓的专业信息差,我更想了解的就是跟大家谈到的就是,我们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认知放开一些。因为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认知决定了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所谓的对错的判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判断移民这件事情是对还是错,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且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所信仰的东西是正确的,而别人去提到的一些东西,要么是迷信,要么是偏颇,要么就是有信息差、有些东西没有看到。所以我们尊重所有的这些选择,但同时也能开阔自己的认知,去接纳更多别人的选择,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选择。
而生活选择当中,移民目前来讲,因为毕竟由于这么多国家(这么多由于当初大航海时代造就的这些被迫分开,或者是主动独立出来的国家),它们都有自己的边界,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所以我们在提到这个东西的时候,都是会涉及到一个 “我要申请,我要移民,走法律流程,我要放弃中国国籍” 这样的一件事情。但其实归根结底,无论他选择了哪里,他都是为了幸福,他都是想要一个生活选择,这是我对于移民的看法。它可以是短期的(可以是为了学习,可以为了工作,为了商务开会,可以为了玩),也有可能是为了养老,也有可能是更长期的(就是为了能够几代人就在那边生活下去),但全部都是他的生活选择。
而另外一方面来讲的话,由于你在开始的时候的过于简单地思考一些问题,或者是一种冲动型消费,做了一些决定的话,那我只能说,是你的人性在你的骨血当中,给你自己挖了个坑。那今天通过我这个课程,如果大家和你身边的人可以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以自省一下 —— 这个绝对不是一个负面的否定的概念,只不过是有些时候,我们在做一个这么重要的一些决定的时候(不用说移民、留学,出去玩一趟这件事情),都可以再理性地去思考一下:我是否能够承受一个真的是每天就背着包到处走,酒店并没有国内那么豪华,只能喝冰水、没有热水的地方,想吃中餐找不到地方,你是否能够承受一天两天?你是否可以,那么更长的时间呢?站在一个人性的角度,进行一个自我的反问,多思考一些,可以避免掉很多未来的坑。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个人的判断,这也是我在上一次课程的时候(在疫情期间录制课程的时候)提到的,我可以看到有很多非洲人,几十万人在广东那边生活经商,而且我在北京这边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你可以看到抖音上有大量的国外人,可以讲得非常流利的中文,去讲他们的对于中国的文化、饮食、社会的各种正面的这种评价。也就是说中国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在世界的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地位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整个文化文明的地位在不断提升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往中国这边进入。而当初的大唐盛世所能够带来的这种多民族多种族的这种融合,以及我们的文化不断地去丰富,往这个更长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国在社会地位和整个包容性当中获得自己更高的定位,我是有信心的。而且我也相信,中国的出入境管理局(叫移民部),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法律的不断地迭代和推出,我们以后很有可能很多的业务,将不再是带着国人走出去,而是带着很多外国人走进来。
好,谢谢大家,在疫情之后也非常感谢金库网,能够再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让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和一些个人感受,和沉淀下来的一些可能是信息差上的一些专业,跟大家进行分享,希望这个课程对大家是有帮助的,谢谢。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

登录或注册以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