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9955-880
金库网APP
微信服务号
首页 实战宝典 养老目标分析与养老规划
播放

养老目标分析与养老规划

价格: ¥145
学时数: 完成学习,可获得继续教育 2.5 学时 此课程不能申报CTP学时
AI总结 要点回顾 用户评价
关键词
  • 养老目标分析
  • 养老规划
  • 央行
  • 财富管理
  • 生命周期
  • 养老环境
  • 老龄化
  • 第三支柱
  • 个人养老金
  • 金融机构
  • 年轻群体
  • 中高端客群
  • 新经济
  • 灵活就业人群
  • 清华大学
  • 城市居民
  • 健康管理
  • 理财
  • 老年人口占比
  • 深度老龄化
全文摘要
课程深入探讨了全球及中国面临的养老挑战,强调老龄化为全球主流经济体的共同难题,其影响深远且不可逆转。中国已将应对老龄化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重点关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中国老龄化特征显著,包括快速老龄化、未富先老、长寿与少子化、老龄人口世界最多以及高龄和失能人群的增多。经济环境变化,如通胀加剧、利率走低及国内投资不确定性,加剧了养老压力。养老体系面临现收现付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与收支不均衡问题,城乡、身份和地区差异显著。面对持续增长的养老压力,个人和机构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未来养老挑战。
章节速览
  • 00:08
    养老目标分析与养老规划
    讨论了当前养老环境和养老局势,强调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全球经济体的影响,以及中国国家层面应对老龄化的战略重要性。提到了金融机构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领域的布局,并指出养老规划虽看似不紧急,但投资者对其重视程度正在发生变化。通过清华大学的报告对比,展示了国民对养老准备意识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同时,报告分析了人们为养老所做的准备,包括健康管理、理财和关注养老机构信息等方面。
  • 05:29
    中国当前养老环境与老龄化特点
    当前的养老环境以65岁以上人口占比作为判断社会老龄化的主要标准,国际上通常认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法律规定60岁以上的为老年人,但采用国际标准时,以65岁为界限。老龄化社会有深度老龄化和超老龄化的分类,分别对应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和20%。中国老龄化的特点包括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社会结构呈现老年状态等,具体表现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和0至14岁青少年占比低于30%,以及老年人与青少年的比例超过30%。
  • 08:30
    中国快速步入深度老龄化及其影响
    中国在2021年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这比许多专业机构的预测要早,且速度之快超出了预期。与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缓慢步入老龄化相比,中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的进程更为迅速。中国面临的一个独特挑战是“未富先老”,即在人均GDP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快速老龄化导致的社会和经济压力。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增长速度极快,但从低基数到较高水平的快速增长并不能保证未来持续的高速发展。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及其带来的未富先至的停滞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准备和应对提出了巨大挑战。
  • 14:33
    中国人口结构变迁:长寿、少子化与老龄化挑战
    建国初期,中国的人均寿命仅为37岁,而如今已提升至77.3岁,超过了美国的人均寿命。尽管人口政策不断放宽,但国家的出生率持续下降,当前的生育率约在1.4到1.5之间,远低于国际标准的低生育率水平2.1。1990年以来,中国已进入少子化阶段,且老龄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1亿,相当于全球第八大国的人口规模。预计至2035年,老年人口将增至4亿,高龄和失能人群数量也将显著增加,对社会和经济带来重大挑战。
  • 19:44
    老龄化与经济环境变化对养老的影响
    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减少,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活跃性下降,同时老年人口增加会降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构成负面影响,如日本自95年进入深度老龄化后经济停滞。此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严重的通胀和低利率,也对养老质量造成威胁。通胀导致生活成本上升,而低利率则影响资产增值,共同对养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尽管美联储及其他国家在加息,但整体趋势依然显示利率走低。
  • 23:46
    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与养老压力
    国内经济环境相对平稳,但投资不确定性大且居民负债率高,接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水平。随着老龄化加剧,预计到2035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攀升至2060年,老龄化人口占比可能达到30%左右。同时,人均寿命预期提升,至2050年可达80岁,这意味着需要更多资源支持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此外,老年人口抚养比系数将大幅上升,预计2050年接近两个上班的人抚养一个老人,加上年轻一代需要同时照顾子女,养老压力巨大。代际赡养模式面临挑战,当前家庭养老模式在客观和主观上均不支持持续发展。
  • 29:01
    中国老龄化社会中的空巢老人与养老压力
    随着中国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加速,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加,超过1亿人。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农村,也影响着城镇,尤其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加剧了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尤其是421家庭结构中,年轻人面对的经济压力增大。此外,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传统孝文化受到冲击,更多人选择不婚不育或独立养老。现收现付的养老体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体面养老需求,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不足以维持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 32:52
    世界范围内的养老体系及面临的挑战
    讨论了世界银行提出的养老三支柱体系,包括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自愿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个人自愿的第三支柱。指出了中国当前养老体系的覆盖率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缴费赡养率的变化预示着现收现付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社科院的数据预测,中国养老金将在2028年出现赤字并持续扩大,但强调政府不会直接削减养老金,而是会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
  • 37:10
    未来基本养老金领取趋势的三大变化
    未来基本养老金领取趋势将出现三大变化:首先,最低缴费年限可能会提高,从目前的15年增加到16年、17年甚至20年。其次,政策可能鼓励延迟领取,通过提供额外比例的养老金作为激励,以缩短领取保险金的年限。最后,养老金的涨幅存在不确定性,虽然未来养老金仍可能上涨,但能否跑赢通胀仍是未知数。
  • 39:02
    养老收支的不均衡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养老收支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点,收入方面通常缓慢增长并在一定年龄后增速放缓,甚至低于物价上涨速度,而支出则在人生后期尤其是临近终老时急剧增加,且存在意外支出如对孙辈的支持。这种收支不均衡不仅体现在个人生命周期内,还存在于城乡差异和不同身份群体中。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虽均有上涨,但城乡居民的涨幅更大,然而两者养老金水平仍有巨大差距。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较低,且有下降趋势,而公务员的替代率则相对较高。此外,各地区的养老金收支状况差异显著,部分省份如广东养老金结余丰厚,而其他省份如黑龙江则出现赤字,需要财政支持以维持收支平衡。
思维导图

该课程在您的购物车中

该课程在您的待付款订单中

您已购买该课程

开通金库网VIP会员,享更多学习优惠

持证人开通会员,学习最多可获25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