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9955-880
百科百科 2020-04-03 15:56
摘要
税差理论是建立在各个国家对不同收益索取的所得税不同的基础上。法拉和塞尔文在1967年提出所得税率差异理论即税差理论,主张如果股利的税率比资本利得税率高,投资者会提高股利收益率股票要求较高的必要报酬率。因此,为了使资金成本降到最低,并使公司的价值最大,应当采取低股利政策。后来的一些研究说明股票的预期必要报酬率会随股票收益率增加而有正的线性关系,表明存在税收效应。
税差理论认为资本利得所得税与现金所得税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理性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推迟获得资本收益而延迟缴纳所得税。该理论认为,股票的价格与股利支付比例成反比,权益资本费用与股利支付比例成正比。企业支付较低的股利,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有利的。Farrar&Selwyn(1967)通过最大化个人税后收入的局部均衡分析,得出了上述类似结论,这表明在股利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税率的经济中,不管税前收益,以及个人或公司的债务额大小怎样,税后资本利得必大于税后股利所得,因此股东偏好资本利得甚于股利所得。
税差理论是财务学家引进税赋后对股利政策理论的研究。税差理论强调投资者由于避税需要而对股票股利的偏好,强调高股息收益率伴随高投资收益率的收益率效应,对于仍较为普遍的现金股利发放形式,这显然缺乏有效的解释力。事实上,这一模型中有关投资者相同边际税率的假说、完全公司假设是很难满足的,当放松这些约束条件后,有可能得到新的结果。
税差理论在实际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成立的前提是资本利得所得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率,投资者可以通过延迟实现资本利得而延迟缴纳资本利得所得税。然而,实际生活并不一定完全如此。在西方国家,对于机构投资者,比如退休和养老基金,就既不用对股利也不用对资本利得纳税。再如存在税收优惠的条件下,公司投资者可享受股利的税收优惠,使得公司投资者实际适用的股利税率可能比资本利得的税率还要低。所以,各种各样的税收规定使税差理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另外,如果是股利支付率越低越好,支付率为零时股票价值最大,那实际中公司为什么还要支付股利、甚至某些公司总是维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呢?税差理论对此也无法解释。
尊敬的会员:
欢迎回到金库网这一全国理财师的网上家园。2021年11月10日,您加入了金库网的会员大家庭,获得了上千门精彩好课的畅学权益,并享有直播课免费参加的特权。
每个自然月内,金库网还为您精心准备了主题学习直播,您的会员权益中还包含完整的主题学习体验,包括主题微信社群互动讨论、专家老师访谈、热点资讯解读等增值内容。